美文网首页幼儿教育安徽师范大学婚姻育儿
给父母的教育建议(二):孩子初入小学拼什么?

给父母的教育建议(二):孩子初入小学拼什么?

作者: 汐鲌 | 来源:发表于2019-12-19 11:14 被阅读0次

    孩子初入小学,那些原本你满不在乎的焦虑就悄然而来了,其中最直击灵魂的焦虑就是对孩子的学习焦虑——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说,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

    一、引入问题——孩子初入小学拼的是什么?

    单刀直入,提出问题:孩子初入小学拼的是什么?

    先来看看,您是不是也是这样焦虑的家长之一。初入小学,每个孩子的起点就已经有了区别。有些孩子入小学前就掌握了汉语拼音、会背很多甚至我们当年到初中才会被的古诗,甚至有些孩子的写字水平已经可以用“书法”还评价了’——自学、父母教的,还是进入培训学习班学习的,那我们就不管了,总之人家就是会了。而有些孩子,一句话:啥也不会。拼音?没学过。汉字?没学过(会写自己名字,零星认得几个简单的字就不错了),书写?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有些甚至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不要说什么字写得好的问题了。

    刚进入小学,孩子未进入小学,许多父母已经开始提前进入焦虑状态,早早筹划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习,已经对比过无数家“小饭桌”、这提高班那提高班,还有各种技能学习班,势要把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开天地之别。因为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入小学,不仅仅是孩子在比拼,父母之间是更激烈的比拼。旁而观之,这种比拼真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可悲剧的是,很多参与其中的人都是盲目的、不明就里的!

    所以,刚进入小学,孩子们之间已经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但是我们总是一概而论起跑线,我们潜意识里就有抹不去的“起跑线决定论”、“起跑线焦虑症”:糟了,别人家孩子认识那么多汉字,我孩子就认识几个;糟了,我孩子琴棋书画,样样没学过,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就没有不会的;糟了,我孩子拼音完全没学过,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自己拼读了;糟了,你看我孩子翻开课本,一个字不认识,别人家孩子都能通读课文了!我好不焦虑。

    焦虑就对了,不焦虑谁信啊!但是焦虑之余,我们要冷静地思索,要平息焦虑,一步步引导孩子进入正确而正常的学习轨道,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对孩子学习的焦虑转变为给孩子盲目地施压,把你的焦虑转化为孩子的压力,直至适得其反,或把孩子压垮,或把孩子压得厌学,甚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

    二、抛开对旧的“起跑线”的焦虑——消除对知识、技能学习的恐慌

    我想必须强调一点,请不要对起跑线产生恐惧。更多时候,所谓“起跑线”只是我们自己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于担忧和焦虑而产生的想象而已——孩子上学,不仅仅孩子需要适应,父母更需要适应。更多时候,所谓“起跑线”是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道来。

    第一,孩子之间生来就是充满差异的个性。正是这种差异才带来世界和生命的丰富多彩。每个孩子本身就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还有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的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发展节奏也有差异,甚至每个孩子的智商水平均有差异。即使最终能够达到一样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同一个年龄段,孩子们之间的发展有快慢、水平有高低之别——所谓早露锋芒或大器晚成之别也。

    也就是说孩子之间的差异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而且是正常的,根本就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仅大家的起跑线不一样,甚至一路的跑道、路边的风景和最后的终点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要活成一样的人生,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从自己的起跑线开始,做好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跑,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正确道路。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跑上自己正确的跑道,进入自己正确的人生轨道。而不是在旁边跟孩子大喊:你看看你旁边的人跑得多快,你还不赶紧超越他们,你还不赶紧进入他们的跑道……各有各的跑道,也许拐个弯就分道扬镳了,各有各的前程,以他人的优秀自我激励就好了。我要跑的是我跑道,要去的是我终点。我超越你,进入你的跑道未必就正确,甚至可能是迷失!

    第二,笼统地说“起跑线”就是个误导和错误。应消除对“起跑线”的恐惧和焦虑。冷静地想想看,进入小学之后的所谓“起点”、“起跑线”到底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孩子们之间比较,哪些孩子多学了什么?哪些孩子少学了什么?哪些孩子什么也没有学。也就是说,很多家长所谓的“起跑线”,更多指的是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然而,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拼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这些东西,真正比拼的是态度、习惯、能力和品质。只要孩子在态度、习惯、能力和品质上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发展,所谓拼音、认字、书写等知识、技能的方面,一年后就可以完全消除差距,甚至后来者居上也未尝不可能。因为先学者,往往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于是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听老师要求、作业不认真完成、不积极思考等坏习惯,即使回答问题、被老师表扬,也不容易获得“成就感”,甚至会产生学习的无聊感——因为都会了,从而忽略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才是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应着力培养的至关重要的方面。而如果父母、教师也把知识、技能的东西作为“起跑线”的全部,而对孩子施压,那就真的适得其反了。

    因此,父母应当消除对“起跑线”的恐惧和焦虑,不要过多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教师在孩子们之间横向比较时,也应慎重考虑孩子们之间本身的差异。父母、教师多做孩子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支持和肯定孩子自身的发展,少做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更不要把知识、技能的东西当作比拼的全部,比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来说,那些知识、技能简直都是“小儿科”。即使要横向比较,也应该更多地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作为比较的重点,鼓励、表扬、肯定和支持那些在这几个方面进步快、发展好的孩子!因为知识、技能的东西弥补起来容易,消除差距也容易,但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这四个方面的差距,如果不注意培养,只会越来越大,影响孩子的终身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高度重视新的“起跑线”——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说到这里,我想我已经很清楚表达了我的观点:初入小学到底拼什么?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这四个方面。

    学习态度就是孩子积极学习、乐于学习、喜欢学习、认真学习的状态。

    学习习惯就是学习的庄严的仪式,包括学习进入的习惯、学习过程的习惯、学习结果的习惯。学习进入的习惯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准备学具,能分场合,很快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等;学习过程的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不懂就问,认真完成练习和作业(课堂和课外),无论是学习还是作业都一丝不苟,绝不马虎。学习结果的习惯,表现为学习的检验结果总是很好,并且很稳定,具体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或考试总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无论是成绩,还是书写工整度、卷面整洁度等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所以这一切都是学习习惯的表现。是小学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方面。

    学习能力,简单讲就是胜任学习、完成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记忆能力指对知识、技能等的记诵能力,有快慢和准确率之别,也包括知识、技能的再认、再现能力。理解能力指对所学知识、技能等的正确领会的能力,也有快慢和准确率之别。应用能力指对所学知识、技能等吸收、转化能力,即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东西,能否通过自己的表达重现所学,能否做到举一反三等。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既是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也是学习能力的三个层次。不同的孩子所处的层次水平均有差异。

    学习品质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凝聚、沉淀之后而留下来的东西,是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品质,决定孩子未来学习与生活状态,甚至决定孩子的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作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学习能力高低是和孩子智商高低直接相关,那么学习品质就是智商、情商等多个方面综合的结果了。例如: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深入思考和发问的学习品质、独立学习的学习品质等等。

    最后,通俗易懂地讲,我们来作这样一个假设:排除其他一些积极因素的积极影响,假设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是成正比的。那么我们可以这说:不及格和及格拼的是学习态度;60分到85分拼的是学习习惯;85分-95分拼的是学习能力;95分-100分拼的就是学习品质了。那些没有适应学习,没有准备好学习,未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又差的孩子,常常是考试不及格的“后进生”。只要孩子学习态度端正,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哪怕学习能力水平有差异,考试60-85分之间是没有问题的。要使成绩提高到85分-95分之间,则必定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做到。而95分-100分之间,仅仅五分的差异,却是最大而最难以逾越的“沟壑”、“天堑”,因为它与学习品质直接相关。所以我常常说,98分和100之间,究竟差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这2分之差?难道仅仅是一道题目做错的问题?错了,绝不是。而是学习品质的问题。2分之差可不是2分这么简单,这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坚强的意志才能消除的差距,对有些孩子来讲,甚至是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差距。我们常常会发现,98分和100分的孩子之间,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甚至毫无差别,对所学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也相当,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100分的孩子往往就比98分的孩子较真那么一点、细致那么一点、认真那么一点、平和那么一点、专注了那么一点……98分的孩子呢?就是粗心了那么一点、毛躁了那么一点、马虎了那么一点、分心了那么一点……。这“一点”之别何其巨大!要缩这“一点”之别,何其艰难!

    所以,家长们,根据您的孩子衡量下,孩子目前需要在那些方面重点着力呢?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品质方面。对症下药,重点培养吧,可不要在“盲目”着力了!老师们面对班级里的孩子,如何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养成教育,又何尝不是需要重点搞清楚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对症下药呢。

    回到前文,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培养比较起来,之前的所谓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旧的“起跑线”是不是根本不值得一提呢?您应该焦虑的是孩子是否输在这条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构成的新的“起跑线”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父母的教育建议(二):孩子初入小学拼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tm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