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新书《小米创业思考》在近期出版,偶然间读到书中片段,感觉很吸引我,于是乎找来全文从头读起。几天下来,不知不觉已经读了四分之一,书中不少段落语句让我产生共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自我和他我的一些思考,这里和大家作以分享交流。
《小米创业思考》一书是雷军复盘“小米模式”,梳理创业经历,全面讲述创办和经营小米的商业思考。虽然此书的主题是经营之道,主要面向广大创业者,但我觉得此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我看来,不仅公司需要经营,人生同样需要经营,想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需要和开办公司一样拿出百倍努力,本书中关于雷军在创办经营小米公司过程中总结形成的一些经验理论,同样适用于个人去思考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摘记一:
1.我们在业务决策中,一定要把口碑放在第一位。
2.口碑不仅能自传播,更能自转化,基于朋友、熟人圈的推荐,具有无可替代的坚实背书能力和裂变能力。
3.从长期、宏观看,口碑一定绝对正确;但从短期、微观看,一定会有局部的失真。
4.用户对小米平台的“厚道表现”有一贯的高预期,生态链公司自有品牌在没有完全证明自己、赢得用户的充分信任之前,突然定出一个远超同业同标准主流产品的价格,就会挑战用户对小米平台的信任。
5.口碑的来源,是始终保持对同业的显著比较优势。
6.要做成口碑,实际上也需要借鉴“全栈”思路,实现全面覆盖,不留缺口和短板。
7.对立志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及机构而言,包括小米这样的,显然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艰难而绝不容半点放松的道路——绝对体验要向最高标准看齐,同时相对预期还要相近办法胜出。
一些思考:
对于一个公司来讲,口碑就是金字招牌。好的口碑,不仅可以增加用户的信任,还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差的口碑,则会减少用户的好感,引发“雪崩”效应。对于个人而言,“口碑”同样重要,它体现为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们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是一个独立个体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依据。
举个例子:一个人想要跳出现有环境,谋求更高平台发展,意向单位会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不仅包括其业务能力水平,曾经同事和领导的评价也是考量的一个主要方面,甚至有时他人的评价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如果说有人觉得上面的例子不够有说服力,我们再讲一下美国的推荐信制度。大家都知道,美国学术界很看重推荐信,我们国内的学生想要出国留学,只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不够,同行业领域专家教授的推荐信也必不可少。抛开推荐信制度引发的学术排他性不讲,推荐信制度本身在筛选优质、有潜力的学生上作用明显。
有的人可能会说,上面的这些情况对于家里有背景、有财力的人而言都不存在。但要知道,靠家庭因素进行的社会活动实质是一种背景价值交换,对普通人来讲并没有参考意义。
以上简单论述了一下个体“口碑”的重要性,今天先写到这里,后续再接着讲讲如何树立好的口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