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奇妙世界》教学手记

《我们的奇妙世界》教学手记

作者: _7SeVen_ | 来源:发表于2021-05-20 23:38 被阅读0次

课前思考: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应该是说这单元的文章结构很有意思。

本单元课文主要由三篇课文组成:《我们的奇妙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读的过程发现这三篇可以融合在一起,将《火烧云》和《海底世界》融合在《我们的奇妙世界》当中。

解读单元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第一,要了解文章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第二,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些特点的;第三,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些特点写得更有逻辑性一点。

单元导语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疏通生字词

1、分为两类:表示颜色的词语和课文的生字词

(1)颜色的词语主要为了引导孩子们感受同一种颜色其实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进而初步体会作者对自然界中美的事物的一种细腻感受,才能有这样的用词。

(2)课文中的生字词主要是区分“光辉”和“余晖”两个字词义。其他的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孩子们梳理了一遍单元目标,给出本节课的任务安排。

2、自读课文,梳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这是一篇结构非常清晰的文章,我喜欢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把后面两篇文章也结合进来。前半课带着看了整单元的课文,孩子们很快能得出《我们的奇妙世界》是围绕“天空”和“大地”来写的,很快他们发现了《火烧云》可以插入“天空”部分“一天结束了”和“夜幕降临”中间,毫无违和感,而《海底世界》则插入结尾两段和“大地”部分当中,但《海底世界》的开头则应该删去。那如何毫无痕迹地插入进去呢?我进而引导他们关注了作者的表达方式:“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的珍藏——”,孩子们顺势得出“最后,我们再来看海底的珍藏——”

同时,在这边,破折号在这边是一个“引出下文”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破折号有好多处,小小的标点符号有大大的作用,剩下的一些我放在了第二课时。

三、学习“天空”的珍藏

1、自读课文,给出学习任务:

(1)圈出3-8自然段表示景物的词语;

(2)用波浪线画出形容这些景物特点的词语

2、交流回答,板书(引导他们提取关键信息,最好能凝练,这个能力在第二课时他们给了我更好的反馈)

3、这些景物作者是如何安排顺序的?(回答:时间顺序)圈时间的词语:清晨、落日、黑夜(所以是按照一天当中的时间顺序)

反思:

文本是个例子。每一堂课都是用这些例子去教孩子们表达的方式。

一开头先给他们一个大框架,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学习才有方向;有了方向,就要动笔去做,保证人人有事做,虽然仍然有人在划水,但大部分孩子也都能多多少少投入思考,这样子在待会的交流当中他们就能与自己的思维发生一点碰撞。

让他们去抓“景物”的词语,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围绕“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我们可以写哪些材料。去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是为了对所找的一些材料进行一个安排和整合,能够有条理地输出。我想这应该是每一节语文课应该踏踏实实做的事。

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听写词语

(错较多的字:型、幻、辉)

2、提问上节所学

二、进入新课

1、学习“大地”的珍藏(仍然是上节课的两个学习提示)

(1)圈出大地中的景物

(2)用波浪线画出表示特点的关键词

交流的时候,提示了第一个是“植物生长”,后面孩子们能够依样画葫芦自行提炼了“水果颜色”、“大树绿荫”、“蝴蝶展翅”、“鸟儿筑巢”、“秋风劲吹”、“冰柱垂下”、“积雪融化”等这些景物,并依次概括出了他们的特点,这是这节课他们的新生成,因为我备课的时候概括得还没有他们的详细。

2、找顺序:春、夏、秋、冬、春(一年四季的轮回)

夏、秋、冬都能明显,可是在“春”的部分时,

有个孩子和我产生了同样的疑问:水果颜色不是要放在秋天部分的吗?

我:你和我想到同一个地方去了。

另一个孩子:可是水果也有春天的呀?

我:你看看里面讲的哪几种水果?(樱桃、李子、梨)这些都是夏秋的水果。

3、找这部分的破折号的相关句子

(1)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土里,生根、发芽,不久久开花了,花很漂亮。

(2)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3)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交流发现后面的内容都是对前面关键词的一个扩充,我小结给出破折号还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本以为这堂课到这里结束了,翻开课后习题,第一道题已经解决了;还有第二道题: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4、便顺势从破折号找到的最后一句引出去——为什么“极普通”的事物还要“珍藏”?

生1: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宝贵的东西

生2:因为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3:因为都很美

师:回到题目看看,我们奇妙的世界中“奇妙”主要体现在哪里?读第一自然段: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语感好的孩子马上关注到了“看上去”这个词)

生:老师,是看上去有生命,并不是真的有生命。(给了我一个启发,灵感一来)

师:那我们再回去看看作者写的这些景物,既然看上去有生命,那我们逆向一下,如果这些东西没有生命的话,他们会怎么样?

生:植物没有生命,就会死掉;

        水果没有生命,就会腐烂;(师补充:是的,就没有了诱人的颜色)

      大树没有生命,就会干枯,乘不了凉;

      蝴蝶没有生命,就死掉;

      鸟儿没有生命,也会死掉;

      秋风没有生命,(画风一转)不对啊,老师,秋风本来就没有生命啊。

生2:冰柱也没有生命;积雪也没有生命。

师:对哦,可是他们没有生命,作者却说他们看上去有生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在——动,生命在于运动。(本节课新生成之二)还顺便归类出了“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三个分类。

孩子们的思路瞬间被打开:

生3:万物皆有生命!

师:这样的“生命”是谁赋予他们的?

生4:人

师小结:是啊,这样有生命的万物太美了,而这样的美带给了人们愉悦的感受,当人与事物之间建立起这种正向的积极的情感之后,也就赋予了万物生命,所以万物皆有生命,你们总结得很好。(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新生成,教学相长发生于此)

回到题目:所以,作者对于这些“极普通”的事物,为何还要珍藏?因为他们都很美。美从何而来,从我们仔细地观察和寻找得来。

再回课后习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解读题目,两个关键,“生活实际”和“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入的去探讨,单单谈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们其实还是会一脸懵逼,可是当最后这一个部分充分探讨了之后,引导他们从“万物皆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时候,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不难了,剩下的就是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个留到课后习题三:布置了小练笔让他们做:寻找两三个生活中普通又美的事物写一写,其实也就是在对题二的回答了。

这样的习题设计太奇妙了,这样的课堂互动也很奇妙。喜欢这种思维含量高,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同时,老师也在学习。

第二课时板书

相关文章

  • 《我们的奇妙世界》教学手记

    课前思考: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应该是说这单元的文章结构很有意思。本单元课文主要由三篇课文组成:《我们的奇妙世界...

  •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让我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很重要的。带着我对文本的理解,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

  • 听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导入,直接导入课题 应出示这个字的带学生读一下, 书写幻字 出示评价小贴士 评价 用了7分钟 生汇报,清晨,黑夜,...

  • 听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齐读,建议:可以请个别学生读。 劲吹,这个词要解释一下。 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建议:先请个别生读,再齐读。 出示...

  • 听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板块一:检测生字 板块二:整体感知 思考:在夏天和冬天部分概括的时候是否再准确一点? 时间顺序 构段方式总分总 欣...

  • 教学手记

    这个班的开班时间是比较靠后的,但目前看整体实力确实却是比较强的,学生年龄大小参差,男生多女生少,没什么优势。但就是...

  • 教学手记

    自从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对于纪律,我很是头疼。孩子们写作业缺乏自觉,很多同学喊不听,有时间不写,拖到放学,作...

  • 教学手记

    最大公因数 关于本部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再多说。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找因数,唤起知识基础,并...

  • 值得肯定的是很渺小

    世界很大,大到我们时常于不觉中忽视;世界很奇妙,奇妙到我们用尽全部的生命,却是也不能领略得尽。 就在这极大极奇妙中...

  • 听《我们奇妙的世界》有感

    词语导入,让我想起王崧舟老师形式多样的“词语导课法” 学生谈某种事物带给自己的感受,老师相机指导: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奇妙世界》教学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xb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