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调研目的
「得到」和「喜马拉雅」都是以音频听书为核心功能的内容付费类应用。在「听书文稿」这一功能点的设计上,两者有较大的差异。「得到」将「听书文稿」作为UGC的一个产生源头;「喜马拉雅」则在「听书文稿」上没有做任何功能点拓展。以下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② 用户
从目标用户来看,两者的用户特征有所重叠,即多是碎片化时间较多的白领上班族、学生群体。该类人乐于使用音频的形式接收内容,一方面可能由于视觉多数时间内处于被占用状态;另一方面则也可能由于碎片化时间,其实也可变相理解为工作或学习的整块时间之余的间隙时间,在这部分时间中,用户多处于疲劳待放松状态,显然“听”比“看”要更省精力。
进一步细分,「得到」面向的多为“追求提升”的学习型职场人士;「喜马拉雅」则面向的多为“泛爱好”的休闲放松型用户。
③ 场景
接上,「得到」的用户多为碎片化时间多、追求自我提升的职场人士。碎片时间较多情况下对应的空间场景为通勤路上、午饭过后、睡前等。场景的共同特征为处于以上场景时,用户均不具备学习所应满足的环境条件。在这种前提下,通过产品功能尽可能为用户提供类学习环境,则较好的迎合了用户的兴奋型需求。
④ 功能
-「得到」在音频文稿中可通过选中某一段话,进行针对该段话的记笔记(即写想法),同时可将该段话或将自己的笔记分享至站外。此外,笔记内容可被发表至「知识城邦」,可进行转发、评论、点赞等互动。
-「喜马拉雅」提供文稿的音频仅占一部分,且不提供记录笔记等功能。部分文稿中设有「课程金句」,内容为音频中的某句话,由官方选定生成,图片形式,可进行分享
⑤ 亮点
功能上,「得到」更好的利用了音频文稿,将「记笔记」作为促进UGC的工具,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更近贴合音频内容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更高要求的考验着内容本身的品质。
本质上,「得到」在该功能上的考量也许是从用户特征、使用动机出发。能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帮助用户提升学习效果,是这一功能的初衷。学习与休闲,区别在于:
- 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输入是输出。伴随输出的输入才是有价值的
- 学习过程中,发散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且内容越聚焦,发散、讨论越有意义。
「记笔记」与「知识城邦」的设置及联动,无疑较好的满足了以上两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