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生学情之后的教学更有有效,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是今天语文课之后的所得。
今天语文课,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四》,第二部分是字词句的积累。认识生字这一部分,是通过和花有关的一些词语来认识的。当时觉得这一部分的学习没有什么阻碍,中间提到的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问题。想着找几个学生读读,大家互相交流交流,就接着学习第三部分的内容。但没想到,当读完“花圃”这个词之后,我们孩子们,谁知道“花圃”指的是什么?学生竟然面面相觑,一脸懵,没有一个人举手。噢!我对学情了解的不到位呀!放慢节奏,一点一点儿来吧。我告诉孩子们:花圃就是种植培育花草的园地。比如我们平常说的“花园”、“花坛”。我又指着窗外车棚边上种月季花的地方,告诉孩子们,那一片种花的地方就是花圃。语句解释和现场说明,让学生恍然大悟——花圃就在我们身边,它就是指种花的一块地方。
从这个词,我也了解了,孩子们对身边很多的事物比较熟悉,知道它。但它具体叫什么?并不是很清楚。接着我又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引领学生认识了“花萼”“花托”“花蕊”,感觉学的有趣又好玩,通过直观的了解,也记住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最后,我们打开《同步练》,做了一道选词填空题。因为此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花圃等词的意思,所以,很快就做完了这道题。真是又快又好。
我想,这才是真是有效的课堂。虽然没有用PPT等现代电子教学设备。但孩子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画一画、认一认、写一写、练一练等多种方法,真正理解了新词,并运用到了习题训练中,运用到了生活中。这应该不是学习语文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