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诞生地”。

三僚村位于江西兴国县东南60公里处的梅窖镇。三僚的地形是浑然天成的一个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盆地的四周,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院遗址均隐约可见,九尾杉、和合石、七星池、御屏帐等八个景点依稀点缀。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堪舆人用自己的理论“点化”了三僚天成的环境。在这个古老的山村里,还有大大小小42座祠堂,狗形祠、无蚊祠、挂壁天井、龟蛇会、月洲祠,每一座祠堂都有一个故事。
三僚村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区自然村寨,但自从唐僖宗坤符18年(公元880年),原朝庭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风水大师杨筠松(名益,号救贫)先生,携其门徒曾文讪、廖瑀、刘江东、黄妙应等人,选中这块“宝地”侨居二十多年,他们授徒传业,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之先河。杨筠松先生后被海内外堪舆界尊为祖师。三僚村的曾、廖两姓村民,自他们的祖上曾文讪、廖瑀师事杨公之术后,家承代代相传不绝,历朝国师辈出,(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约出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享誉海内外,故被后世赞之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村是一个北、南、西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6公里,由西向东倾斜的小盆地。后龙山(海拔550.5米)从西向东横亘在盆地的北面,牛轭丘(海拔774.6米)、庙子岭(海拔692.2米)、罗刷岭(海拔676米)等几道山峰由南往东横亘在村南,村西是与黄岭村交界的黄岭(海拔467.5米),东面虽然是平坦的水田和缓坡,但也有一座由北向南走向的小石峰罗经石(海拔387.3米),将三僚村封闭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盆地。盆地最高点是村南的牛轭丘。盆地最低点是松树下小学附近的河床,海拔高度为279.8米。高低落差为494.8米。村庄的中心地带——三僚诚真希望小学门前的广场海拔高度为301.8米。
三僚村处在兴国县东部的溶岩、石英石岩二大地质板块的交接点上。村北的后龙山属石英石岩,土质贫薄,干旱缺水,林木稀疏,山上土壤为砂质土,山头不时有一些形态各异的巨石突起。村南的几座大山,是石灰岩层,虽然也有巨石突兀,但山体土质却是黄壤土,草木丰盈,并有多处泉水涌流,长年不息,比如观音岩、石下、磨石等泉。这条岩溶带上,有观音岩、吸石寨等溶洞存在。盆地中间,是这两种地质形态交接的冲积平原,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由三僚的溪河冲积而成,土地肥沃平旷,适宜水稻栽植。
走进三僚村,有些是必看的。
阴阳溪
三僚的地形还酷似一幅阴阳太极图形,原来是因为村里有两条弯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阴阳两极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则二溪合而为一地形成了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头的水温左右两岸竟相差5、6度。缘由合二为一的那两条溪流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那条水温更冷的叫阴溪右边那条水温更热的叫阳溪。鸟瞰眼前这块大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处在指针的两边,就象太极图形中的两仪。随行的风水学研究者胡玉春先生说盆地的四边各有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还有活龙脑、九尾杉、七星池、甘泉井、多士石、章光土、南箕庵、西竹寺等八景。传说,这其中就蕴藏着《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胡先生指着那块被人称之为罗盘指针的“罗经石”说:三僚的奥妙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探索清楚,这座“罗经石”上有一个地下溶洞,就从来没有人走到过尽头。

七星池
“七星池”原来是七口池塘,它和108口鱼塘相连贯通,一脉相通的池水碧波荡漾地环绕润泽着整个三僚盆地。先人们把大自然的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拟人化地融为了一个整体:“七星池”犹如人的七窍通风聚气,而108口鱼塘就像人体的108个穴位,这种布局使静止的三僚似人体一样血液通畅、气血调和地充满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杨公祠
2000年建成的杨公祠是这是曾氏供奉的祠堂,是由福建的客家人赞助并施工的。祠堂不仅从外观上看其造型十分豪华壮观,外墙全是青石雕刻,正面墙壁刻满了浮雕,内容 是杨公著书、出游、进政、考风水的四组大幅浮雕,仰视中呈现出立体化的人物栩栩如生得呼之欲出;人物下面以“山清水秀、江山多娇、群峰叠翠、玉溪春色”为题的四幅风景雕刻中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其细腻逼真的工艺也让人叹为观止。

大杉树
三僚村最富传奇的还是山腰上一棵十几里外就能看的见的形似伞盖的大杉树和树底下的形似包裹的两块巨石。传说杨筠松的弟子曾文辿当年也发现了三僚这块山环水绕的宝地,在曾文辿眼中这杉树如伞盖巨石如印章,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华盖遮荫,代代能文武,世世好为官。”师傅杨筠松却当即断言为:“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三僚人说,是杨公忍不住泄露了天机,所以他才没有后代,但他的两个徒弟却从此在这大山深处繁衍不息。替人看风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谋生的祖传技艺,三僚人和许许多多的人都把杨公视为祖先供奉着。
眠弓岭
即是三僚村东面的东华山,此景仍存。一峰独起,云遮雾绕,险峻异常,仿佛步步登天,故称“眠弓峻岭”。古人有诗曰“攀桂莫言云路远, 登临正如步蟾宫。”形容登眠弓岭如同登天
独石岩
就是村口的罗经石,杨救贫当年选中三僚传道授业,是因为三僚村地形状如一个太极图形。站在两姓界的“和合石”上看,三僚村是一个盆地,盆地中间一座条状石山“罗经石”恰似罗盘中的指针。曾屋村和廖屋村如太极图中的两仪,为强化八卦图形,后来人为在盆地中间建造了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在全村营造了八个景点,吻合了《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三僚村仍保留了不少古代风水建筑作品,如章罡土、七星池、龟蛇会、石拱桥、虎形祠、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卧虎形墓、猛虎跳墙形墓、寅时葬而卯时发、凤形墓等典型的明清墓葬风格。
据曾氏古族谱《僚溪文丛》记载,“八景”乃当年杨公亲自命名,他对弟子曾公说:“僚溪虽僻,而山水尤佳,乘兴可登眠弓峻岭,健步盘遨独石谗岩,赏南林之晚翠, 观东谷之朝云,览西山之晚照,听北浦之渔歌,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 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耕南亩以滋食,吸龙泉而烹茶,余生得无穷之乐,可谓知足,而死无憾矣”。
汾水龙潭
在村子南方的天马山下,是从溶洞观音岩侧涌泉流入的深潭,人民公社时建三僚水库,将潭淹没,故景已不存。这条河水极为清澈,在村子中部与另一河会合,清浊分明,杨公钳记中的“南方天马水流东”就是指这条水
留记珠石
据清代宁都进士丁有美的三僚游记,留记珠石在三僚村真君祠旁,古人有诗描绘:“山腰有石一珠圆,屹立巍巍万古看。威势雄昂如虎踞,形横屈曲似龙盘”。
西山晚照
其实就是三僚村的晚霞,古人有诗云:“金乌欲坠晚将临,万叠西山渐送阴。雁落芦汀翎带锦,鸦投江树翅翻金”。
东郭朝云
是三僚村朝霞满天的景观。村子东面看见的正是石灰山、水泥厂,山体破损。古人诗谓“好看随风收敛去,不知还在几重山”。
北浦渔歌
浦字的本意是湖泊或大海边,北浦乃古代三僚村东北的水泽。从三僚古村图上看,古代村东北是一个湖泊,荷花映日,碧叶连天,村民在湖内捕鱼捉虾。古人诗云:“湾湾流水抱树前,北有渔翁乐自然。噫欤数声烟树晚,徘徊一曲夕阳天”。
南林晴翠
南林是村南面的天马山下,与于都梅屋村交界处的一片缓坡土岗,古代是一片树林,仍屹立不少大松树。晴雨之间,风光无限。

三僚村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风水文化村,村内有大量的风水建筑。但由于民国8年、民国34年的战火和“文革”的破坏,对村内的风水建筑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现存风水建筑主要分为祠堂、陵墓及其他一些建筑,风水角度都进行了认真的讲究,大多数可以成为风水术的教材,我们下面将其中主要一些典型作一个简介:
兰溪堂
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背后,又名侧面虎形,壬山丙向,天井水出丁口,丁向开院门。祠前有一个反弓刀形水池。祠建于明朝中叶,原来三房俱发,人丁兴旺,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动了朝向,丁财忽衰,几乎绝了二房,在清嘉庆年间再修时,特意立了禁碑,不许后代再改朝向。
蛇形祠
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后面,是曾氏一个房祠,祠建正在后龙山一个蛇形山梁之下,整个祠以蛇的特性设计。后龙是一条蜿蜒的山梁,祠堂正好座落在山梁落穴处。祠堂后坡用石块摆成蛇鳞形,状如蛇颈。祠堂院门开在右侧,门口有一堵墙挡着,绕道而入,是一道狭长的曲廊。院墙不高,但院内一堵照墙很高,把祠堂大门挡得很严实。院内祠堂门前开了一口半月池。整个祠堂造型低矮、曲仄。到处都不对称,院子一边大小,房子一边大小,连房沿都是一边大小,屋后的墙角都是一边方一边圆。堂内香炉摆法也怪,神案上一个香炉,神案下一座香炉。这座精心设计而处处别扭的祠堂确实耐人寻味。这是一个下山蛇形,壬山丙向兼亥巳,穴点在蛇的七寸,院门丙方正是蛇口,壬山丙向兼子。
相传做这个祠堂的地理先生姓廖,是他们的母舅。用罗盘分金,共五房,其母问兄长, 那一房好?当时回答说都好。晚上,私下告知其姐妹说,好在二房,差在四房。其母要兄长改变风水,因为四房孝顺,二房忤逆。后来其兄通过改变房子结构,做成蛇形,让风水好四房绝二房。后来二房发现了蹊跷,向舅舅求情,舅舅点拨他在地下放一个香炉祭祖,二房于是也可以看见天光,后代不至于绝香烟。

维庆堂(狗形祠)
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背后,大门甲山庚向兼卯酉,侧门壬山丙向兼子午。整个房屋按照狗的特征进行设计,门大,窗大,祠内的神案牌位不是安在祠中间,而是安在祠内北边角落,祠的后门也不是开在后面,而是开在房子的前侧,开在狗耳的位置上,祠的前面还精心设计了一个狗食盆。狗形祠属曾氏三房。

若文堂
位于三僚老圩南面曾氏老屋,属曾氏三房的房厅,其天井分上下两座,下天井只有三面,一面由墙代替,故名“挂壁天井”。挂壁天井大门未开,只在屋角开一侧门,据说开大门会绝长房,不开大门开侧门,房房皆利。长房很盛,有800多丁,祠堂是明朝时曾乔世做的,叫“翻肚鲤鱼形”。这祠堂的门多次遭雷击,这又有一个讲究,叫雷越打,鲤鱼籽越多。因为一打雷,鲤鱼便产卵。祠堂是坤艮兼辛乙向,辛丑分金,甲方开门,出子午口,卯水上堂,对酉卯峰,所以不能正面开大门,正面如果开门朝不了山峰,而侧面开门是一个尖峰,甲方开门对文峰,是希望出文人。国师曾罗三、曾永章都是出在这个祠堂。
九鳅落窠
位于三僚曾屋村南门村小组范围内,是曾氏五房的一个房厅,厅主乔新公。相传按九鳅落窠形设计坤山艮向兼申壬,人丁兴旺,九鳅落窠,意思是建在盛产泥鳅的水田里。后来,另一房建乌鸦落阳堂制煞它,因为乌鸦喜欢飞到田里吃泥鳅,乔新公在堂后建了一个鸟铳形,对付屋后的乌鸦。
乌鸦落阳
位于三僚曾屋村南门村小组范围内,是曾氏五房的一个房厅,建于乾隆癸酉年,堂主是庄阳公。相传因为“九鳅落窠”祠建成后,人丁非常兴旺,故庄阳公建祠时,按“鸟鸦落阳”设计了这个房厅,此堂为丁山癸向,为了克制前面“九鳅落窠”堂,设计了这个乌鸦泊田的形状,在祠内安放了一个踏米的舂,每天一上一下地踏米,像乌鸦低头啄食泥鳅的形状。
杨救贫当年选中三僚传道授业,是因为三僚村地形状如一个太极图形。站在两姓界的“和合石”上看,三僚村是一个盆地,盆地中间一座条状石山“罗经石”恰似罗盘中的指针。曾屋村和廖屋村如太极图中的两仪,为强化八卦图形,后来人为在盆地中间建造了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在全村营造了八个景点,吻合了《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三僚村最富传奇的还是山腰上一棵十几里外就能看的见的形似伞盖的大杉树和树底下的形似包裹的两块巨石。传说杨筠松的弟子曾文辿当年也发现了三僚这块山环水绕的宝地,在曾文辿眼中这杉树如伞盖巨石如印章,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华盖遮荫,代代能文武,世世好为官。”师傅杨筠松却当即断言为:“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三僚人说,是杨公忍不住泄露了天机,所以他才没有后代,但他的两个徒弟却从此在这大山深处繁衍不息,替人看风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谋生的祖传技艺。
公元905年,杨筠松先生被虔州刺史卢光稠害死于都药口后,三僚曾、廖两姓村民各祀一座杨公祠,各供奉杨公救贫,曾公文讪、廖公泊瑀塑像。据传庙中各存的64签,是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的一点心血,一夜之间写成的《杨公64签》;还有幸存的一株千年古杉(九尾杉),为当年杨筠松先生亲自种植的风水树,历经沧桑,几度枯荣,已成为三僚村悠久历史的象征;另外三僚村里的杨仙洞、罗经吸石,传说是杨公为了三僚的风水三次赶山的遗迹,洞深无底,连珠三县(于都、兴国、宁都)。相传杨公三次赶山,结局皆不尽如人意,发誓不再赶山,把赶山鞭和赶山咒语埋在洞里,为了不被人盗走,遗祸人间,指派弟子在洞口建一座下山虎(一厅两厢式)形的房屋,镇山守洞,定名“石仙宫”,杨公住在宫内修炼和著书立说。杨公在药口坝仙逝后,其骸骨为徒弟带回洞中两个通道,把杨公和他的秘密一起封入了深山古窟。
三僚村因杨筠松而成之为中国客家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它的风水文化史自唐末延绵至今。杨筠松开创的堪舆之术(赣派风水)始,不仅在本土流传,而且流播域外。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绝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外。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人选择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想让更好的了解,需要亲身的走进三僚去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