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事小君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1
不怕你们嘲笑我,小的时候极其羡慕长大,好像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
长大了,我可以去做自由的事,没有长辈们的教导,还可以不用上学背书,主要没有烦恼吧。
岁月匆匆,当自己长大的时候,看清明白很多事。
原来长大的样子并没有那么美好呀,长大它有欢乐也会悲伤,来不及去抚摸又继续下一站的状态成为了一种常态。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平时喜欢在无聊或者完成案头事情的时候,去听听歌。
那样会让我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那样别人无法打扰我的一个人自由。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说起来有趣,最近在网易听歌的时候,遇到一个心思缜密的一个小妹妹。
刚刚上高二,但是我很羡慕她处于这种状态——
在长大与未长大之间依然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柴静说过:“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
我与她之间的聊天简短却很有意思,这一刻,想回到曾经的那个状态的我,似乎有那么一点羡慕她了。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记得我高中时代的时候,有好几本日记本,基本都是一本写完另一本接上。
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人诉说还是记忆力不好,总是喜欢记下零零散散或者对自己来说觉得有必要的事。
那个阶段的我,也像这位女孩一样,青葱、对未来长大一点不羡慕,甚至是不愿长大。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有时,世界是真的很大,人与人之间总会不经意间遇见,不经意间错过,不经意间认识,不经意间陌生。
Hi,很高兴认识你,我叫......
你好,我的名字是......
从初次见面,到当两个人互相谈及到两个人相关的事情,总是有的聊。
说实在话,在网易,我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听听歌,看一些评论,基本不会接触私信这种说出来觉得都有点“幼稚”的事。
好像真的到那种程度: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真。
想想是有那么一丁点可怕。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因为成长,必然会像林徽因说的那样: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
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
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文艺的背后,尽是成长的心酸。
2
澎拜读书上推荐一本哲学类书籍,《为什么长大》是其中一本,和今天的主题很像,是关于成长的一本书。
为什么要长大?
我也曾经以为,成年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接受既定现实的限制,屈从于生活,而生活远不如想象的那样刺激、有价值或有意义。
—苏珊·奈曼(美国哲学家)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彼得潘,不知道有多少人童年时曾经迷恋过他,这个拒绝长大的小男孩曾经是许多人的心里偶像。
彼得潘,这个存在于儿童世界里永远长不大的男孩,他拒绝成为成人世界的一员,就好像和我聊天的那个网易云女孩说的那样:长大了不好玩。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是啊,成人的世界既然如此糟糕,我为什么要选择长大呢?
在《为什么长大》的作者苏珊·奈曼看来,彼得潘们拒绝成长是因为人们对成年的误解:
如果成长意味着失去年轻时的无拘束和敢想敢为,意味着生活远不如我们最初憧憬的那样刺激。
有价值,意味着在最坦诚的时刻被欺骗了,谁能指责那些不想长大的人呢?
长大了,我不知道好玩与不好玩。
至少在这个年纪的我们,依旧为了学业,为了生活在四处奔波,来回的周转已经让我们身心俱疲了。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我们的文化不再提供任何有吸引力的“成年人”的模型。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记得朋友小吴发过的一个说说:
写的是关于善良,是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后来她的善良让她苦恼。
这种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也太常见了,后来的我不再会做老好人,或者去随意接受一些东西,我们也有自己的尊严。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我们,大多是无法正确的处理好人情世故的,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请别用自私来索取。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其实,深陷在青春期迷茫的人,大都曾经以为16岁到26岁之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26岁以后的人生仿佛会从云端逐渐跌入谷底。
16岁,你可能在上着高中;
26岁,你应该在上着班,或者继续学业;
但实际上,我们其实忽略了这十年才是我们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
现实给我们这一代太多的考验了,面对现实短刺激诱惑,面对生活慢慢磨灭了理想。
3
在微信上,我认识了一位研二的一位张学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聊了起来。
在他那边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是一次我发的动态被学长看到,他发信息给我:
在大学,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不得不承认这个阶段,我们也想望见外面的世界。
这个阶段,我们有不得不做出很多次重大的抉择,学习一个专业,选择一份工作,认定一段感情,甚至进入一段婚姻......
我们曾以为这些无一不会影响后面的命运,所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这个阶段,恰恰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其实,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
一次考砸了的试,一份没有成就感的工作,一个不合适的人,这些没有什么好重要的。
在我们整个青春期阶段我们被迫接受世界原来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我们内心交织着复杂的失望与兴奋。
我们半信半疑地接受着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慢慢学着严肃而实际,不再做梦,学会接受他们告诉我们世界“真实”的样子。
那些所谓的对完美和成功的定义,那些对财富和欲望的沉迷......
这个世界逐渐呈现出来的样子,和我们的理想世界之间差别太大了。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慢慢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理想无用的世界,坚持理想成了失望甚至是耻辱。
慢慢的,在高中,
我们开始写关于读书是否无用论的作文,引用鲁迅文字来批判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但是始终无法从心里来说服自己。
慢慢的,在大学,
我们开始做着除学习以外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因为你慢慢被灌输,读大学混混就好了;在大学,我拿个文凭就好了;
慢慢的,在工作,
我们开始明白,原来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学习获得的文凭却是我们进入工作岗位的门槛。
逐渐的,我们被现实打脸,被拼爹打脸,被一切的一切打脸。
所以,我们被迫“长大”,认为彻底放弃理想远比遭受希望破灭的痛苦要好的多,直面现实比沉湎于幻想要勇敢的多。
但这远远不是真正的勇敢和成长,成长需要更大的勇气,而非别人“灌输”给你的这些知识和标准。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我是经历者,也是受害者,我无法改变自己面临的事实。
但我心里懂,我的思想可以作出改变,我不想我的后一代在步入我的后尘。
正如一句老话: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成长是痛苦的,你可以选择去丧,可以选择去不面对,但是你不得不去接受它。
长大了不好玩,其实是我们不愿再像小孩子那样去肆无顾忌的玩罢了。
“丧到极致是治愈 痛到深处是成长”最后,用卢思浩的一段话送给这个阶段的你们与自己,共勉之!
成长的一部分就是你会不断地和熟悉的东西告别,和一些人告别。
做一些以前不会做的事,爱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人。
不做一些事心痒痒,做了又觉得自己傻。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所谓的成长,就是越来越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能更好的和孤单的自己,失落的自己,挫败的自己相处,并且接受它,然后面对它。
无论将来会遇到谁,生活都是先从遇到自己开始的。
愿君三冬暖,愿长大都能够如我们所愿!
—End—
【七细有声】
极具慢热深度的电影故事分析馆
汇聚最新最经典的豆瓣高分电影
© 投稿合作 微信:Qxussou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