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根散文集必须要明确的是,培根是以一个鸿儒的身份,为当时的君主提出治国的金玉良言。
培根生活的年代,是英国开始腾飞的年代。在经历了亨利八世大刀阔斧的宗教改革后…你以为世界一片和谐?恰恰相反。想象一下中世纪牛逼的罗马教廷吧,它还不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此时此刻,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敢和权势熏天的教皇叫板,它确实有自己微妙的盟友和自身尚未成熟的实力支持,但是在这一次宗教改革中,必须承认的是,英国大伤筋骨: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动摇群众数百年来深信不疑的罗马教廷的权威,很难,过程也很血腥,伴随着一波又一波复辟和镇压的号角。
培根出生在这风云际会的年代,其实是稍晚一些时候,在培根从政的年代,国教基本战胜了天主教,成为了官方宗教,国王取代了罗马教皇成为了宗教领袖。但是,天主教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事实上在民众中,它依然很吃香。在这样的情势下,培根写下了论宗教统一。
在培根的心目中,非国教则为异教,非国教徒则为异教徒。国教当然是神圣的,代表最高权威,但是怎么受到认可呢?培根提出团结教内。团结教内是指教内见解的统一。这绝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分裂,还是为了吸引更多教众。试想,一个吵吵闹闹的教堂里必定很难使人专心祷告;一个火药味十足的讲堂必定使前来听讲的人望而却步。
今天,宗教平等,宗教自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政府不必依靠维持宗教的单一性来巩固统治,自然不需要鼓吹统一宗教的巨大魔力。但在当时,培根写下的这篇文章,既在蛊惑君主,也在蛊惑民众。
他给君主画下了一张大饼:即宗教统一巩固统治。但他却也提供了两条切实可行的通向这个美好愿望的路:以安抚为主,立法禁止相辅;杜绝宗教迫害。又给民众许下了一个光辉的愿景:宗教统一带来和平,而和平包含着无尽的福祚。
方针很周全,但是安抚过度,会给异教以可趁之机;惩罚过重,则会有利于异教徒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甚至再度上演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噩梦。
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结合培根往日的作风,倘若他真的被委以重任,想必也不会按照自己在文中那个主张的那样行事。在君主制下,狡猾的政客们很少考虑民众的死活,他们会不计代价的讨上位者的欢心。怀柔政策的风险很大,对于老奸巨猾的政治家们来说,铁腕反而是省心而见效快的办法。
我们都不要忘记,培根此时还是一个做着东山再起的美梦的前国家重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