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这本书已经在我的书架上站了近一年的时间。买它时,国内版电影还没有上映。彼时它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
“看哭了。”这是我在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影评里看到的最频繁的三个字,也正是我迟迟没有开起其扉页的原因。我是个泪点极低的人,所以需要些勇气面对一本传说中非常催泪的书。我为此铺垫了一年的时间,直到我认为到了合适的时候——我的书架上恰好没有其他的书可以读了。
图片来自网络I.
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我分两天,用了共计五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令我意外的是,这本书对于我的催泪程度仅仅是“衣袖”级别——不需要特意准备纸巾,抬起衣袖擦擦足以。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也曾不时浏览过其封面上的简介——“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让我想到了升级版树洞。这种听起来平平无奇的简介激起了我浓烈的好奇心,究竟什么样的杂货店让人啧啧称奇。我并不认为在一些看起来困难窘迫的情境下给出些口若悬河又寓意深刻的人生建议这样的桥段是东野圭吾的作风,所以我期盼惊喜。
图片来自网络果然惊喜。
我猜想这本书于我的惊喜程度应当是大于其他读者的。我曾思考过的某些课题或幻想过的某些剧情都与这本书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贴合起来。当然,这些内容由东野圭吾表达出来自是比我所想要完整、清晰、深刻的多了,也有趣的多了。
写作伊始,我便试过坐在电脑前一个晚上却写不出几行字的抓耳挠腮。随着写的东西越多,越是深刻的认识到,我的人生经历是多么贫瘠。基于此认识,一个“酒吧树洞”的想法诞生在我的脑海里。想着完成学业、攒下第一桶金后,与几个知己好友开一间酒吧,不需要很大,但酒的种类要多,让每个走进酒吧的人都能找到一种与他们心情匹配的酒味,然后我来听他们讲人生的故事。如遇困惑,便可写在酒吧角落的留言板上,留言板的名字是“交易窗”,用你的一个故事换我的一个答案。同时我也幻想着在这个酒吧遇见自己的更多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只是,直到我读完这本书,我的酒吧还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不见天日。
东野圭吾笔下的浪矢杂货铺,实现了我的大半个酒吧。但是新旧时空连接这种外挂功能,我是没敢想过的。
通常读一本小说,我对情节的理解都是一条直线或几条线汇成一条直线,包括我所读过的东野圭吾的部分小说也是这样。而《解忧杂货店》却让我读出了一整个圆。
圆上有许多个点,翔太、敦也、幸平、静子、克郎、浩介、晴美等等,这些点又有弦相连,圆心则是浪矢杂货铺和丸光园,一切的始,一切的终。
图片来自网络尽管这本小说的设定已经超出了常理,可读完却让我忍不住感叹,原来命运,竟是真如这般,兜兜转转,因果不离。一如我常常想,今日的一个微小善举,是否会造就未来一大成果; 或是一招不慎,造成一大恶果。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理智又谨慎的活着。不敢多占他人便宜,奢望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也不甘轻易弃让分毫,白白错失所愿。
II.
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但凡是人都有思想、有情感,所以人才是人。面对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都会得到自己的答案,同样也会有面临不同答案的不同表现,不同确定性。
长久以来,我都不快于他人对我人生的干涉,也敬畏于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哪怕是朋友来寻求建议,我也只是给出一个中庸、中立的说法,并语重心长道,人需要自己做选择。我始终认为影响他人的想法以至于影响他人的发展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无论好坏,既无法做最长远的判断,也无法分辨其程度界限。而我也常常为自己这种“不够朋友”的行为感到自责与无奈。
直到最近的一次,一位朋友向我诉说心中矛盾,我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态度明确的答案。连我自己都惊讶不已。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不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而是帮助她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我是惊慌又欣喜的,惊慌于对他人的影响,欣喜于自己的成长,是不是比起从前的我,我更能够洞察他人的想法了?
也许我已经掌握了这种助人的方法。倾听,洞察,肯定。
图片来自网络III.
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我问自己,如果我有机会站在浪矢杂货铺前,我会不会投第一封信?信上的问题又会是什么?
当在脑中一一去过滤我自认目前面对的问题时,我突然发现,即使不需要写这封信,我也已经得到了答案。剩下的,就是去做了。
感谢《解忧杂货店》,给了我比眼泪更震撼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