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讲脾

作者: 那片海是我的心 | 来源:发表于2019-12-11 14:58 被阅读0次

    脾:主运化、统血;脾气主升;喜燥恶湿。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

    主运化、统血;脾气主升;喜燥恶湿。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通长夏或四时。与胃互为表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主运化:脾气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传送到全身脏腑。

    a.运化谷食

    运化谷食:将谷食化为谷精,并吸收转输全身脏腑。上输心肺,化生气血通过心肺布散全身;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脏腑。理:脾气的运化机能强健称“脾气健运”,则能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病理:脾气的运化机能减退称“脾失健运”,影响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b.运化水饮

    运化水饮:脾气将水饮化为水精,亦津液并吸收输布全身脏腑。水饮的消化吸收亦在胃、小肠、大肠中进行,但又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完成。

    a)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b)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发挥其滋养濡润脏腑的作用;

    c)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通过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d)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上腾下达,肺之上源之水下降,膀胱水府之津液上升。

    生理: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

    病理:脾失健运或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证,或为津液输布障

    碍而见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一般用健脾化痰、燥湿、利水之法。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食物是人出生后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

    2)主统血

    主统血: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脾气统摄血液的机能是气的固摄作用。气足则能摄血,故脾统血与气摄血是统一的。脾失健运,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作用减退,血液失去统摄则逸出脉外而为出血。

    2

    生理特性

    1)脾气上升:

    脾气具有向上运动以维持水谷精微的上输和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

    a.升清

    升清:向上及四肢输送精微,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胃气降浊。)

    b.升举内脏

    升举内脏: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反而下陷,可导致某些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直肠、乳房等下垂。治法健脾升陷、补中益气。

    2)喜燥恶湿

    喜燥恶湿:脾喜燥洁而恶湿浊与胃喜润恶燥相对而言。

    a.外湿—脾土—脾气不升—脾失健运—水运不化—内湿。治法健脾利湿。

    3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肌肉四肢在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滋润下才能正常发挥机能。如脾失健运则会出现肌肉无力、倦怠、痿废等。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a.在窍为口:

    食欲和口味均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的状态,

    故口为脾之窍。

    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见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口淡乏味、口腻

    口甜、口臭等。

    b.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能够反映脾胃的运化功能状态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反之则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思志由脾精脾气所生化是人体的正常情志活动。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气滞或气结思虑太过最易妨碍脾气运化机能,致使脾胃之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因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4)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脾在液为涎。脾胃不和,脾气不摄导致涎液异常增多,可见口涎自出。若脾精亏虚,涎液分泌减少,则见口干舌燥。

    4

    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脾主长夏—温热蕴蒸,万物华实、脾主运化,同气相求。长夏之湿虽主生化,而湿之太过反因其脾使脾运不展。故到夏秋之交,脾弱者易为湿伤,诸多湿病由此而起。又因时逢炎夏,湿与热兼,湿热交相为病,多风身热不扬,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湿热交结解的症状。治疗时重在除湿,“湿去热孤”。

    1)脾与四时之气相通:在中土五行中、脾属土,居中央,主四时。

    5

    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作用。

    1)脾精:一身之精分藏于脾的部分(先天、后天)、濡养肌肉四肢。脾精还是“意”“思”等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脾精充足则“心有所忆”,深思熟虑。不足则缺乏化营生血之源、亦缺生卫化气之本,可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气乏力、倦怠神疲等血与气皆虚的症状。

    2)脾气:升清、升举作用。脾气虚衰则运化水谷、转输精微、统摄血液的作用减退,可见少食腹胀、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面色酰白、形体消瘦或浮肿、舌淡苔白、脉弱等,还可出现内脏下垂各种出血或失精(蛋白尿、乳糜尿)症状。

    3)脾阴、脾阳

    a.脾阴:虚则其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虚热内生,可见消瘦、烦热、食少、口唇生疮、舌红少津,脉细数。

    b.脾阳:虚则其温煦、推动等作用减退,虚寒内生,表现为腹胀食少、腹痛喜温、大便清稀、形寒肢冷、面色白或周身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总结: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内涵都是相对独立的。

    脾精不足:常见营养不良的征象;脾气虚则运化动力不足和升举无力的表现,但

    无寒热征象;脾阴虚必见热象;脾阳虚必见寒象。脾阴虚与脾阳虚一般都兼有脾气虚的表现。

    脾气与胃气、

    脾阳与胃阳、

    脾阴与胃阴:

    概念内涵既有相类又有区别。

    脾气主升

    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胃气主降;脾气易虚

    脾气易虚、胃气易实

    胃气易实。即所谓

    阴道虚、阳道实

    脾阴、脾阳主内

    胃阴胃

    阳主外,

    故外在火邪易伤胃阴

    寒邪易伤胃阳;

    而内伤火热易耗脾阴

    内生寒湿易损脾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讲一讲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wo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