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自己对自律二字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我把一方面单存地认为自律就是坚持好习惯,远离坏习惯,另一方面很关注自律的表象,而很少对其背后的逻辑进行思考。当静下心来,把之前种种的认知进行梳理,渐渐对自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认为自律是一种建立在自我认同,或者说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不断提高自我认同,从而建立起一个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而自律的人应该拥有这样一些特质和能力。
首先是具备延迟满足感的能力。这也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关于自律的核心阐释。我们总是倾向于先去到愉快的部分而回避痛苦和困难事情。久而久之我们就失去了独立面对困难解决真正问题的能力。
思想上勤奋的人。没有思路地埋头苦干,抓不住重点和本质地胡乱决策往往并不能带来最好的结果。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思考,特别是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需要我们进行深度的思考。但是脑力劳动很多时候比体力劳动让人感到更累。正因为这样,我们并不容易把思考作为一个习惯去培养。每天都留给自己一些安静的思考时间,做自我反思,做经验总结。勤于思考才能让在破解难题的同时得到自我成长。
懂得逃离舒适区。终身成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主旋律。而舒适区最大的害处在于让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动力。舒适区的产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可能前两年我们还在努力拼搏,但却因为获得了你定的成果而放慢了脚步,又或者某个岗位让我们可以躺平下去。自律的人喜欢跟自己杠上,就是不让自己停留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而是不断寻求新的挑战,也让自己不断提升。
知道避开能力陷阱。过去我们总习惯先定义自己,给自己设定好目标,然后制定计划朝着自己目标努力。但这里存在一个陷阱,那就是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不能够支撑我们达成更好的目标。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容易像毒品这样上瘾。如果我们只盯着自己的能力,并乐此不彼,那么我们不仅无法达成目标,更无法实现自我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