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人认为古代中国没有哲学,或者说哲学不发达,更有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古代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成熟的哲学,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哲学史的误解。
就魏晋时期来说,当时“清谈”之风盛行,由于国家对思想方面没有过多的干预,所以文人学者常聚一起曲水流觞,品茗清谈。那时候的“清谈”是一种非常高雅的文化活动,不会“清谈”就跟现在不会说普通话一样,那么这些人谈什么呢?不同于唐宋的忧国忧民,而谈的是关于佛经佛理,玄学哲学以及名实有无的一些充满思辨性的内容。在各种观点的活跃交流汇聚中,中国哲学的架构模式也在一步步完善,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拓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潜发性的作用。
再回到问题上来,西方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的哲学主流群体被认为是儒家,而西方人一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认为儒家就是宗教。
首先来给宗教下一个定义,宗教是以对“神”(有可能是别的)的信仰为核心,将信仰的实践投诸于仪式的实践,内部还往往有多层次的阶级性。再看看儒家,《四书》好比是那时中国人的“圣经”,可是他丝毫没有讲天堂,地狱等神祗,也不能简单把儒家的“礼”看做是仪式,儒家的礼不同于宗教仪式对于神的诉求或者对于自身外在力量的增强,它更注重内心的平衡。退一万步讲,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带有哲学意味的。
那么中国的哲学体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思想内涵呢?在现在看来是否具有社会功用性,还是被沦为像数学一样连买菜都不能呢?答案是肯定的,哲学当然能用来买菜。
儒家:正名 仁义 忠恕
我用哲学买菜—中国古代的那些哲学思想
孔子认为要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就是他所说的正名。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在社会中人人都要有一定的责任义务,卖菜者应该恪守本分,不弄虚作假,出售假的差的商品,买菜者在发现商家的欺诈行为后也应当对这种行为进行揭露举报。卖家买家的交易无非在于利,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中国古话也常讲:“买卖不成仁义在。”人人都应该心存仁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的另外一个观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洋。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作为一个商人如果自己都不敢用的商品,怎么又能卖给别人呢?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同样怀着互相体谅的态度,莫要得寸进尺,把人家的菜择了又挑,掐了又拔,最后说不买。
道家:杨朱 老子 庄子
不要以为看到是道家就必定是一味教你妥协,就拿杨朱来说吧,他的生卒年代不详,但是在于墨子和孟子之间,是道家哲学的第一阶段的主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基本观念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这就体现出杨朱的两个观念“为我”和“轻物重生”,“为我”,就好比说我把所有的菜都给你来换你吃了得病,你愿意吗?老子的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动”,从事物的反面看问题。这个猪肉这么便宜是不是注水了啊,这个青菜外面好看里面是不是长了虫,你不跟店家啰嗦口舌是不是反而能达到砍价的效果。庄子的一个观点现在看来屡见不鲜,“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他的内在道理是因为无用而得全生,但把他简单化可以得出另一个方面,就是现在很多商家都在用的,把那些过期了不好的肉来做包子,烧烤的油重复利用。
墨家:兼爱 侠义 阴阳
我用哲学买菜—中国古代的那些哲学思想
墨家的这两个观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他的践行却是不容易落到实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当你要走过每一个摊位的时候不应该喜形于色。对每一个卖家都该一视同仁,否则有些精明的卖家就会把你的喜爱当作是一种他水涨船高提价的凭借。侠义,古代指的是墨家反对侵略战争,信守道德的门徒所体现的品质。在现代社会的要求,变通性理解就是锻炼口、鼻、眼、舌,对各种菜进行剖析比较。后期的墨家还提倡阴阳之学,这里只建议大家浅尝辄止,不必深究,毕竟现代社会还是多用科技改变生活。
名家:辩者
如果说上面的三家哲学思想还是以和为主,动手不动口的话,那么名家思想可以说是十分霸道了。如果学透了这家思想,那就真的可以横行江湖没人说的过你了。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强调“名”是绝对不变的,就好比他在《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的共相论观点,把“白”和“坚”分别看成是一个共相,彼此分离。运用到实践中的时候他曾经把看城门的守军绕晕了,什么“马之命色而非命形也”,还有先说黄黑马都是马,而黄黑马不是白马,所以白马不是黑马,更玄的是,他还提出白马就是在马的基础上加上白的共相,要使得白马成为马就要去掉白的共相,由此可见,白马非马。不知道这样的饶舌能否取代你作为第一卖家的位置。
佛家:三层真谛
阿弥陀佛,学了佛家哲学,大概就能悟出随缘买菜法的真谛了。第一层,常人以万物为实,而不知有无,佛家说,万物皆无。因为在这一层次上是有,在更高的层次上又会将他否定。第二层,有无皆片面,“有”只是没有了“无”的结果,“无”只是没了“有”的结果。当理解了第三层的意味的话,大概能理解佛祖拈花示意的佛理,第三层说真谛在于不片面,即非有非无。但这还是俗谛,真谛说的是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命题,举例来说,让你去形容无声,那么需要有声来对比,而一出声,这种无声的状态被打破,无声的概念被否定,不得已形容。所以第三层的真谛,就是在于不可说,一说这个不断循环的真理世界就会崩塌,但是也不能一开始就得出不说的概念,首先要明白真理,才能真正表达,一开始就不说的真理是虚假无意义的。
所以,佛曰:“不可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