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就是力量#Day 048
人一生的学习,就要分成两个阶段了。第一个阶段,是学习知识,建立竞争力。第二个阶段,是走出知识的牢笼,重新建立同理心。
http://t.cn/Ea8M4hO
提到学习这件事情,本质上是在表达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这个理解的深浅是建立在对于一件事物的洞察之上。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有洞察的能力,那如何来评判这个能力的高低呢?我觉得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你能否把他清楚的讲给外行人听。
刘润老师在《5分钟商学院》讲过小米的案例,比如小米的智能家居都可以用一个app来控制,作为一个入口,他可以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价值,像提醒你定期维护,购买补给等等,app可以起到提醒的功能,然后你可以一键在上面购买。说了这么长的一段话,小米用了5个字就解决了,叫“遥控器电商”,这就是洞察能力的高低表现,当你能够运用精妙的类比来化繁为简时,就已经在认知上高人一步了。
类似的概念小米还有很多,比如“小米生态链”、“烤红薯生意”、“动车组”,都是用很简单的类比把复杂的商业逻辑说清楚。这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对学习方法的升级迭代,让后来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回到开头说的,学习的第一阶段要将知识抽象成为概念,去形成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从而形成个人的竞争力,认知越深,竞争力越强。第二阶段是要回到真实世界当中,去用自身的认知帮助更多人提升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这是还原一件事物的能力。
就像刘润老师说的“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所谓的学习,不是要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让知识真正的穿过身体,真正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罗振宇 @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