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课听后感

作者: qf平凡的凡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16:18 被阅读0次

    财富课开课前第三天,得知到自己要被派往韶关出差的消息,心情无比激动,原本打算周末自费去广州听课的,现在有人买单了,看来一切都是天命,真是太好了,心情无比开心。开课前一天,接到通知周末全员加班,不得请假… …。What *****k!

    在捶胸顿足的纠结中等到了课程的录音。又一次的,在老师轻松的谈笑间,自己原有的认知再次被赤裸裸的颠覆了。

    朝花夕拾,回顾第一节课《跳到Z点的智慧》,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出的,“一切不指向的结果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这个观点清楚的指出了,我自己老拿“尽力了就好,结果不重要的”这样的说辞安慰自己的弊病,其实都是自己骗自己。

    “一生一定要有所成果和有所贡献,否则,一切“喜欢和快乐”都是自我安慰。我们生而为人,成长,进步,进化,才是我们的核心需求,要正视自己“进化”需求。而“喜欢” “快乐”等流行词语,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化停滞”“正视自己的第一个欲望:不断进化是人们的核心需求。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希望得到好的结果,自我提升和外部名利结果都要。”

    这个观点让我改变了自己一直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快节奏的生活往往会迫使人更多的关注How,而忽略Why。总希望自己可以瞥视到某位老司机留下的秘籍,然后打开自己身体上或思维上的 “任督二脉”,立刻变得牛B起来。前几天关注到吴伯凡老师的公众号,其中有一期讲理财的,表面上讲的是理财,实际是一篇关于一生中的目标选取的问题。文章中讲到,连续问自己五个为什么,通过问题的答案弄清楚自己真正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人在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得到的东西之前,给出的解决方案都会是过后让你后悔的。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历,答案确实如此。那么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呢?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分三个阶段,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奶奶信佛,在一次和她的聊天的过程中,她告诉我人世间一切皆因果,天道有轮回,今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是来受你上辈子修得的果,来偿还上辈子的罪孽的。所以我一直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受罪的,生活中的各式悲剧也是上天注定的。总觉得学习的过程苦,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第二阶段是上大学后,在接触了各色文化后,我的思维有发生了转变,记得当时看过一部励志电影叫《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引用了一句独立宣言中的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主人公也因为这句话,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所以自己也觉得人活着是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来的,只是不同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罢了。至此自己的内心总算得到了很好的安慰。第三阶段,毕业之后开始上班,每天干着重复的工作,心里总会时不时的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躁感,发现自己总在距离结果很近的地方倒下,一切真是糟透了。直到听到“一切不指向的结果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才觉察到自己一直以来不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应该是以结果作为导向的。而现实是自己总在欺骗自己。到了第二节课又有那些颠覆自己以往的认知呢?

    两个意识

    第一个意识:有财富意识,在财富层面,意识先于知识。

    “有财富意识的人,生活处处是机会。”听到这句话,大脑第一反应是,想起了马云说过的一句话:“机会就在那些被抱怨的地方”而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是抱怨。

    记得上班两周年的时候,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所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很理性的给自己做了一个职业规划,当时为自己列举了几个职业方向(我本身是自动化技术岗),1从事管理,2经商,3当老师,4高级工程师。因为自己比较厌恶办公室政治,以及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与我相对比的是同科室的另外一位同事,他认为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实中经常可以通过很漂亮的交际把事儿办成,所以从事管理不适合我。对于经商,自己从小就没有这个概念,众多亲戚中基本都是工人,没有一个是从商的,所以觉得经商也不适合我。综上,自己最有可能的职业是老师或者工程师。做完这个职业规划后,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过的像温水煮青蛙。

    老师提出的3P理论,揭示了获得财富的基本要素。想要发点财,如果没有产品,那么至少要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更值钱吧。

    为什么自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曾经那个热血少年去哪了。

    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老拿理性的唯物主义者标榜自己,觉得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那句“非理性才让人类发展和进步”彻底的点醒了我。自己做事总是唯唯诺诺,任何时候总可以找个看似科学的借口,饭后因为胃充血不能看书,已经学习很长时间了,需要劳逸结合休息休息了等等......其实都是自己骗自己。自己缺的并不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而是一颗狂热的心,一个一定要做成事的意识。也许自己多一点点唐吉坷德的精神会更好。

    “一生一定要有所成果和有所贡献,否则,一切“喜欢和快乐”都是自我安慰。”

    那么我能做的成果或者贡献是什么呢?审视自己,每天除了产出的便便和二氧化碳以外,好像真没什么产品或者成果可言了。造成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从来没有创造的意识。

    关于做事儿的意识

    做成事儿的意识,来源于对自己下的决心。而决心不应该只是自己口头说说而已,如果追求的东西并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那这个决心可能也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怎么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呢?第一部分讲的,连续问自己五个为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在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后,先学会不计报酬的奉献。过程中切记不羞愧,不后悔,成功的人谁没点黑历史。通过得来的成果,再不断去强化自己的意识,把行动和意识联系起来。知识是不会让人行动的,但意识会不断的激励自己前进。

    享受财富,先把生活过顺了。

    带着一个很有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非理性的意识。如果老带着“我没有”的状态,就不会,也不敢去追求好的东西。

    做个小结,做成一个事儿的模型应该是这样,先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儿(享受财富)-----无论什么事儿,玩也好,别人觉得不靠谱也罢----带着财富意识,埋下头不断的做出自己对该行业的贡献,不要妄想走捷径(大拙方为巧,真愚始知贤)。在你对这个行业做到一定贡献时,财富自然就会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财富课听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hl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