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见叶三老师,说到了非虚构写作,说到了选题,自然也说到了采访。
一篇好的非虚构写作,一定要有主题,要有时代背景,要有和时代、和人,或者和自己之间的纠缠与瓜葛。
在纯粹的互联网世界里,我最喜欢老 Fin 的文章。在现实中,老 Fin 是一个编剧,偶尔在各种剧组打杂客串,那些短篇,他说是拿来练笔的,我说像你学习,向你致敬,我也希望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他在私信里给了我两条建议。
多挣钱;去生活。
他笔下的那些故事,都是非虚构的,却都是来源于生活。去生活,很简单的三个字,我却感觉到了当头棒喝。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没有“生活”很久了。
每天都是在重复,在对一切都保持麻木中度过。喜欢所有新鲜的好奇的刺激的事物,疯狂的读书听歌看电影,无非只是为了掩盖空虚。
这样独处的生活,有些人很喜欢,他们说自己就是不喜欢热闹,就是享受孤独,就是愿意一个人生活。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在生长,并没有生活。
人只有和人连接在一起,才称之为人。
这也是我想要运营一个公众号,而不是写一个公众号的原因。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而不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
“一本好书,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作家的灵魂对话。”这样的说辞,也无非是牵强的借口罢了。一本书到了你手里,和作者就再无关系。你对它的评判,和作者的内心高度重合还是有天壤之别,对作者毫不重要,对你才重要。
科技的发展,已经进步到每天都在讲“我们要连接一切”。一切也都在以各种方式连接,看似越来越便捷的生活,去一家餐馆不需要服务员就可以完成点菜,住一间酒店不需要前台就可以办理入住退房,没有了排队,没有了等待,没有了手续上的种种麻烦。
也没有了人。
在《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想退隐江湖的时候,任我行对他说: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啊?
没有了人,只剩下自己对着电脑,对着手机,对着各种公共场所的二维码、机器人。我们还能说自己过的是生活么?
那些担心人工智能的人,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产生情绪会反过来控制人的时候,难道还没有发现,我们早就被各种机器控制了么?
我喜欢听长辈讲过去的事情,那些人在金黄的稻田里奔跑,比谁可以先爬上远处的那棵树,自己制作网兜去抓小蜻蜓,在河里捕鱼。
我喜欢民国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上的解放,争先恐后的办报,青年们洋溢出让人难以理解的热情,在报纸上洋洋洒洒的发表意见,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我希望我可以有故事讲给我的后辈们听,不是经历了哪些明星的八卦绯闻,不是朋友圈里的朋友去了世界各地,也不是和朋友聚会各自玩着手机。
我热爱生活,并且愿意为此付出生命。
要不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什么?
为了看别人的故事,然后塞满自己的大脑?
别忘了,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去死,而且会死很久,不要让那些垃圾填满你的大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