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在咨询中,南希并没提到这件事。我和她讨论到日常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总以否定为主,结果是挫伤自尊,阻碍发展,破坏关系,她忽然把腿一拍:“啊呀,我想起一件事!”
刚过去的国庆节,南希一家去参加亲戚的婚礼。席间,主持人邀请小朋友上台游戏,赢毛绒玩具,8岁的儿子看玩具眼馋也想上去。南希觉得这种玩具都是幼儿园小孩才玩,儿子都二年级了,还幼稚得不得了,而且他又皮,万一在婚礼现场乱跑,再撞到人家端菜的服务员……
“我跟他说:你这么大了,玩具有什么好玩的,不要上去了。他还想去,后来就一直跟我闹,我拖住他不准跑,最后他在桌上嚎啕大哭,一桌人都看着,当时我真气死了,又不好打他,都不知道怎么收场。
不过,朱老师,刚才跟你交流,我忽然发现我真的是什么都否定孩子,什么都不准他做,处处限制他……就像这件事,我是不是又做错了?”
咨询师的工作不是评价对错,是帮助发现自我,找出问题,陪伴一路成长。
此时,我往往会先做个示范——示范很直观,对苦恼焦虑,一心想要立刻解决问题的父母来访者很有效,之后,我们才有心量慢慢讨论问题的根源。
示范如下:
“孩子,妈妈觉得这个玩具有点幼稚,你是个小学生了,适合更高级的玩具——不过如果你确实很想上台参加游戏,想赢玩具,说明你很大方,敢于表达,妈妈也支持你。
你知道今天这个场合很特殊,是人家的婚礼,我们来参加,为了表示祝贺。平时你很调皮,小孩子调皮并没有错,但这个场合你要是乱跑,撞到端菜的服务员,或者自己受伤,就变成了添乱,你一定也不愿意。
现在,你想上台,就慢慢走上去,好不好。妈妈相信你,想去,就去吧。”
这番话,不到200字,说出来,不到一分钟。
我相信,这样说,无论孩子是否选择上台,大概不会感到否定和压抑,以至最终在一桌人面前痛苦地嚎啕大哭。
南希听完,说了一句:“朱老师,膜拜!”
别膜拜我,本质上,我只是个十年来一直坚信“我的问题大于孩子,修理自己先于教育孩子”的普通妈妈。
好的教育都一样,遇到类似情况,具体的处理有“套路”,我上面的示范,可以拆分成五条原则,如下。
一、认真说明
想让孩子接受你的看法,要认真向他说明阐述,帮助他理解。简单粗暴地加以限制,只会引起对抗和逆反。
“妈妈觉得这个玩具有点幼稚,你是个小学生了,适合更高级的玩具。”
“你知道今天这个场合很特殊,是人家的婚礼,我们来参加,为了表示祝贺。”
“这个场合你要是乱跑,撞到端菜的服务员,或者自己受伤,就变成了添乱。”
二、鼓励尝试
孩子想要尝试、探索的事,即便你作为成人觉得无趣无价值,也要鼓励他完成,少否定、限制、代替决策。
“如果你确实很想上台参加游戏……妈妈也支持你。”
三、具体指导
与其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不分皂白加以限制,不如指导他执行,给予具体、可行的意见。
“你想上台,就慢慢走上去,好不好。”
四、不断肯定
孩子的言行背后,都有值得接纳、认可之处。寻找正面的因素,进行肯定,会激发一个人内心向上的主观愿望。
“说明你很大方,敢于表达。”
“平时你很调皮,但小孩子调皮并没有错。”
五、始终信任
真正的信任,不是相信一个人完美无瑕,是相信他没那么糟——相信他有一定的理解力、分辨力,和自我发展的意愿,值得我们继续托付信任。
“……就变成了添乱,你一定也不愿意。”
“妈妈相信你,想去,就去吧。”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变得更好。
同时,我也知道,孩子们很容易识破大人。
你是认真向他说明,还是简单粗暴地一味否决。
你是鼓励他尝试,还是以自己的判断代替他决策。
你是具体指导他执行,还是不耐烦给他有用的建议。
你是真正能欣赏他,还是拿“表扬”交换他的顺从。
你是始终信任他,还是时刻质疑他的一言一行。
你是尊重他的独立性,站在他的立场,帮助他前行——让他变得更加自信、积极,敢于尝试,勇于面对。
还是不把他当人看,站在他的对立面,阻碍他成长——让他变得更加自卑、消极,最终产生“习得性无助”。
在孩子艰苦成长的路上,我经常停下来,问自己:我是他的神助攻,还是猪队友?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
一篇好文影响人生
最有说服力的,从来不是谁的话
吃、痛哭、看剧、找异性……心理师七个私人减压法
我们为什么会无情地伤害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