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你心理动机的源头--《自卑与超越》

寻找你心理动机的源头--《自卑与超越》

作者: 张小白William | 来源:发表于2021-07-30 10:37 被阅读0次

选书原因

因为最近对人内心动机非常感兴趣,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自卑与超越》一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近代心理学颇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内容

是什么形式了人对生活的意义?

童年、家庭、学校对人的影响

一些青春期、犯罪、职业态度、婚姻案例分析

一些想法

    弗洛伊德把所有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都归结为“性冲动”,阿德勒认为这太荒谬了,所以自理门户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本书认为人内心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与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自卑感”,我个人来说,也更认可这个观点。

    书中举出了一个例子。说有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狮子,他们仨心里都很害怕。第一个孩子就躲到妈妈背后,说“妈妈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都吓白了,但是嘴上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瞪着眼睛,好像很英雄的样子,还问妈妈,“妈妈,我不能向它吐口水呀?”阿德勒说,其实这仨孩子都怕,都心虚,但表现方式不一样。自卑也是一样,有些人看起来很自负,实际上是因为内心很自卑。但他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办法,所以只能自欺欺人,强行让自己相信“我比别人厉害”,要不然就活不下去了。这么一来,他内心其实更自卑了,但是外在表现好像是很强势的样子。

    其实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纸老虎”嘛。这么一说你可能就明白了,我们人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说话做事不容置疑,哪怕你提出一点点反对意见,立刻就翻脸了,或者给你小鞋穿,因为他太心虚,经不起质疑嘛,外强中干,内心自卑。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里要强调一下,阿德勒不是说有自卑感就不好,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卑感很重要,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说的自卑,其实是人对自身状态的一种不满,所以人人都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也就是说,在个体心理学里面,自卑感是一个基础概念。它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一种不好的心态,而是一个中性词。

    阿德勒在这里特别提醒你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自我超越当然好,但是千万不能跑脱轨了,不能因为太焦虑而跑错方向,进入自卑情结的误区。什么叫自卑情结呢?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就是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不敢面对困难,那就只能把这个问题摆到一边,然后回过头来,从乱七八糟的小事中寻找优越感。我们刚说的纸老虎,其实就是一种自卑情结。纸老虎们自己做不好事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但是他们可以不让你批评,把压制批评这件事做好,他们就能获得优越感。

    只要你稍微听说过一点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你肯定知道,弗洛伊德非常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他说一个人的人格,在你五六岁的时候就基本形成了。如果你成年后有什么行为上的问题,比方说胆小害羞,那就要追溯你的童年经历,看看是不是小时候被什么事情或者是陌生人吓到了。总之,就是往以前看,认为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人的性格和行为,所以在弗洛伊德这里,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是很难的。

    个体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阿德勒也非常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他的病人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也要去从病人的童年经历中寻找原因。但他跟弗洛伊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阿德勒认为,人的经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性解读。

    这不是阿德勒在给我们灌心灵鸡汤,而是他从自己的个人经历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之前讲过,阿德勒刚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成绩,非常糟糕,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没天赋。但他的父亲一直鼓励他,然后有一天,他把老师都不会做的一道题,完整地做完了,一下子信心大增,完全改变了对待数学的态度,开始喜欢数学了,之后就一直在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成绩自然就变好了。

    所以,《自卑与超越》一书如他的名字一样,是给我们一个摆脱自己心理围城的一个理论指引。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所以阿德勒说,一直以来,我们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举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都治不好。阿德勒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病呢?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阿德勒看了,通过创造性的解读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改变思想,摆脱过去的经历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就有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如何把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面,先改变树立目标,让自己的行为为目标服务,就能激发改变行为,实现自我超越。


相关文章

  • 寻找你心理动机的源头--《自卑与超越》

    选书原因 因为最近对人内心动机非常感兴趣,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自卑与超越》一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近代心...

  •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1.自卑与超越 最近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我发现自卑与超越正好代表着人类的两大心理需求,安全感和存在感。 代表...

  • 生活的意义 1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本书作者是奥地利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个体心理学的...

  • 自卑与超越-----人一生的主题

    自卑与超越-----人一生的主题 想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自卑与超越》这本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入门书籍来读,整...

  • 读完这10本书,开始新的生活

    第一本,《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是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本...

  • 《自卑与超越》讲了什么?《一》

    《自卑与超越》讲了什么?《一》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统称是西方心理学三...

  • 人生的意义

    ----记《自卑与超越》读书会 阿德勒的经典书籍《自卑与超越》早有耳闻,曾经随手翻过,觉得有点难啃。这次藉由心理学...

  •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关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在认真阅读之前,通过各种信息,我了解到《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以心理学和...

  • 《自卑与超越》拆解20180509

    《自卑与超越》拆解1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畅销了80多年,是个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本书作者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No.18《自卑与超越》

    核心书摘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它从人追求优越的根本欲望与遭遇挫折的自卑认知讲起,指出了超越自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你心理动机的源头--《自卑与超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uq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