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庄子《天地》: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两不相伤」

庄子《天地》: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两不相伤」

作者: 两不相伤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21:22 被阅读0次

上篇文章说道子贡见到一老农抱着陶罐一趟趟浇水,就给老农去讲什么科学,以及如何可以事半功倍,却不知那老农是个得道高人,反而自己被训教了一番。

下面接着说。

子贡被老农说完后,就感觉很惭愧地走了。他坐在车里感觉非常的失落,那表情半天都收不回来,一直走了三十多里地,他才深吸一口气,慢慢地缓过来。

跟他一起的弟子们就问他:“老师,刚才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你怎么见了他以后,面色那么的难堪,直到现在才稍稍恢复过来。”

子贡感叹说:“我以前一直以为我的老师是这天底下最有学识的人,今天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我之前听孔老师说:做事一定要得到认可,事情必定要追求成功,要学习如何事半功倍,才是圣人追求的道理。

今天我突然有所感悟,感觉不是这么回事。求道之人应当首先追求德行完备,德行完备了,再加上身形完备,才能称之为全人,形全了精神才能够饱满,只有精神气全才是圣人之道啊。

真正的圣人混于人群中,你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他们在这世上游戏人间,没有什么具体的追求,但是他们都是淳厚向善德行兼备之人。就算是天下人都来给他美誉,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像是傲慢的不屑一顾;就算是世人都来诋毁他,他也觉得无所谓,照样获得逍遥洒脱,风流倜傥。

因为这种人已经明白了,所谓的赞誉或是诋毁都是外在的,对于他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得益或是损失。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全德之人。想我等这样的人啊,只不过是世俗上挑梁的小丑罢了。”

子贡返回了鲁国,把所见所闻统统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那家伙,肯定是个修道高人啊,他修的应该是失传已久的浑沌氏之术了。你也别太难过了。他只求内在修养,却忽略了外在环境。他肯定是个明白人,应该是明白了老子说的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就学无忧。

他那样的人能够游戏人间,超凡脱俗倒也不觉得奇怪,你有什么可惊讶的呢?况且这种浑沌氏之术,我和你都不是太了解,不知道也没什么可丢脸。我们注定是要活在这现实世界上的,所以我们没法走进山林,避开这世间的纷纷扰扰。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命吧。”

相关文章

  • 庄子《天地》: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两不相伤」

    上篇文章说道子贡见到一老农抱着陶罐一趟趟浇水,就给老农去讲什么科学,以及如何可以事半功倍,却不知那老农是个得道高人...

  • 庄子《缮性》: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两不相伤」

    各位安好,我是两不相伤。 一起读庄子,人生不迷茫! 天地之原始最初的德性开始衰败时,到了燧人氏、伏羲氏的那个时代,...

  • 明人明言

    《庄子.知北游》: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 子孙非汝有...

  • 庄子《天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两不相伤」

    在读庄子的文章前,先来看一首诗。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是白居易调...

  • 庄子:浑沌之死

    01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

  • 梦呓

    摘《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

  • 《殇》

    作者/无声 仙女下凡 吾等之 满天霞光 憾人心 想象相遇 与汝识 可惜拒绝 伤本神。

  • 浅谈庄子的智慧——《浑沌之死》

    《庄子•应帝篇》中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

  • 中华人物-上古

    1、盘古 又称盘古氏、浑沌氏。是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人。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

  • 浑沌与倏忽的故事

    有空来听庄子讲个故事: 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有一次倏与忽去浑沌家里做客,浑沌搞了一桌子酒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天地》: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两不相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xc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