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

作者: 三水文 | 来源:发表于2024-09-07 17:48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中医相关的书籍,也是因为脾胃不好的原因,去书中找问题的症结,所幸的是之前买得一本中医书中有关穴位的介绍帮了自己大忙,因为这段时间吃饭不自律,所以胃也跟着不舒服,胃不舒服人的心情也就不美好。

书中讲到中脘穴:温中健胃助消化,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现代根据实验观察发现,艾炙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艾灸中脘穴可采用艾柱隔姜炙。此法每次5-7柱,艾柱可以略大一些,如青豆,隔日一次,这种方法对于胃中虚寒怕冷的人尤其适合。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觉得胃肠的功能特别的差,吃什么也不消化,还会感觉胃部经常出现疼痛,或者是恶心干呕,闹肚子都是家常便饭了,这种情况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隔姜炙,选择比较新鲜的姜,切成合适的薄片,不要太薄,然后在姜片上扎几个孔,选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对准姜片进行艾炙,随着姜的药气进入体内,到达胃部,寒凉的感觉就会消失,而消化不良等现象就会逐渐得到改善。

除了艾炙以外,按摩法也是中脘穴的常用保健方法,即是双掌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皮肤,带着皮下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出现疼痛和恶心。

取穴位置:

本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用自己的五指并拢刚好是四寸)。

相关文章

  •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病多取中脘穴。八会穴中...

  • 中脘穴 - 草稿

    共2个含义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

  • 中脘穴—养胃

    位置: 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功效: 中院穴有调理消化系统、...

  • 艾绒堂艾绒液人体十大养生穴

    ➊明目醒脑穴:风池。 ➋养胃穴:中脘。 ➌补肾固元穴:关元。 ➍养护心脏穴:内关。 ➎清热止痛穴:合谷。 ➏ 解腰...

  • 健康日记

    一 只要百会穴处 脑户穴处不顺畅 就一定是鸠尾穴 中脘穴的问题 一般伴随胃气不和 需要针灸中脘穴 直至按压不会疼痛...

  • 初天麟:三个手法治胃病

    中脘穴 中脘穴在身体正中线的任脉上,肚脐向上4寸处。这个穴位是胃的募穴,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 用食指和中指...

  • 胃痛:

    胃痛:足三里+中脘穴 胃痛:足三里+中脘穴 人到一个新地方就容易胡吃海喝,吃多了,或者遭遇水土不服,容易引起肠胃胀...

  • 艾灸调理痔疮

    第1天 八髎穴,长强穴,阿是穴(患处) 第2天 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阿是穴(患处) 第3天 百会穴,...

  • 十大养生穴

    【老师说穴位养生:人体十大养生穴】 1、明目醒脑穴:风池。 2、养胃穴:中脘。 3、补肾固元穴:关元。 4...

  • 艾艾贴案例之面瘫

    艾灸取穴:主穴是地仓,郏车,颧髎,阳白,配穴取合谷,大椎,中脘,神阙,关元,内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脘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cs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