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捡一个好文
封闭产生愚昧,乐观孕育新生——《呼兰河传》读后感

封闭产生愚昧,乐观孕育新生——《呼兰河传》读后感

作者: 静观水田 | 来源:发表于2023-10-03 23:58 被阅读0次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用三年时间写成的自传体的小说,在这三年中,她经历了太多的痛苦,爱别离,恨生死,她怀了孕,但是却与孩子的父亲分手;为了生下这个孩子他独自前往重庆,命悬一线换来了一个死胎;她结识了新的爱人,飞往香港生活,这三年却像是漫长而苦难的一生,可惜她只活了31岁。

        茅盾在为萧红所作的序中,最为人知的,还是那感叹萧红此生坎坷的28个寂寞——寂寞的幼年,寂寞的童年,寂寞的精神、寂寞的心境,寂寞的生活,寂寞的环境,寂寞的呼兰,寂寞的死亡,寂寞的坟墓,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只有一个词语——荒凉。

        细品书中描述的上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百姓的种种人和事,仿佛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我的童年比萧红童年推迟了50年左右,虽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的根本性转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但没有改变的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对人们深入骨髓的浸泡和紧紧封闭的国门,没有很大改变的是人们依然贫乏的物质生活,反观近五十年的改变,让人不禁感叹——封闭产生愚昧,乐观孕育新生。

        时代是人的背景,人是时代的注脚。萧红以“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观察者她所生活的东二街道、西二街道、十字街和小胡同人和事,那里有提篮子卖烧饼的、卖豆腐的、扎彩铺的,还有那个卖豆芽的疯女人,那里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和四月十八娘娘庙会。。。这些真实的场景犹如旧中国北方生活的一幅幅风俗画,那是旧中国北方人民生活的缩影,是生生不息的人们呻吟着前行的沉重的脚步。

        文中的“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出生时祖父已经60多岁,长到4、5岁,祖父就快70了,我家住了五间房子,我家的院子住着一群不是“我”家人的几家人: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宅,租住“我”家的房子暂住,即便随时要倒塌的破烂不堪的房子因为租金便宜,他们也唱着歌斗胆住着,生下来的唯一希望就是吃饱穿暖。我和他们的朝夕相处得以详细了解下层人们的生活。“我”的童年生活天真自由充满了孩童的乐趣,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给祖父的帽子上悄悄地插满花,将祖父打扮得滑稽可爱,这都是我幸福快乐的源泉,正因为我的自由天真幸福快乐才得以客观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有二伯是长工,但没有工钱,因此工作30年还是一无所有,他是一个很古怪的人,他喜欢和填空的瘸子说话,喜欢和大黄狗谈天,身处被奴役的地位,但他毫无觉悟,健忘自傲,对于小团圆媳妇竟然没有一点同情,本来就是长工,却偏偏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有东家”“有二掌柜的”,他不敢反抗真正的东家,只能对着绊脚的砖头发牢骚。老厨子一天又看不完的热闹,说不完的闲话,每天就等着看别人家的笑话,其不知自己也是这个世上的一个笑话。

        小团圆媳妇是一位年仅12岁而被称作14岁的小姑娘,她本来健康活泼、天真开朗,但因为遇到受封建礼教严重毒害的恶婆婆,被婆婆硬生生的打出毛病,又遇到庸医用,“跳大神”不断地摧残折磨她,小团圆媳妇终于悲惨的死去,周围只是一群看热闹的民众,没有一个看客甚至是她的亲生父母来解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这样写突出了生命被蔑视、被践踏,突出了民众的麻木和无知,客观的描写中隐藏着作者的悲怆和痛苦。

        小团圆媳妇婆婆对于小团圆媳妇,从今天来看,那可叫一个“狠毒”:有几回,把她掉在大梁上,让她的叔公公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下,打昏过去,可是只有一袋烟的功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婆婆的管教可见一斑,但一个12岁的小媳妇到底错在哪里,谁赋予婆婆这样管教的权力?

        但周围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只是感觉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他们围拢来,只是看有没有死,却没有一个人来怀疑这个恶婆婆的行径,更别说阻止和谴责。

        文中唯一给人希望的就是冯歪嘴子,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和结婚,任凭人们怎样嘲笑,她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媳妇共同操持这个贫穷的家,可惜无穷的贫困让王大姑娘在生第二个小孩时死去,周围的人都等着看冯歪嘴子的笑话,但他尽其所能养活两个孩子。他的孩子在别人眼睛看来,并没有大,似乎一天更比一天小似的,但是冯歪嘴子却不这样看,他看他的孩子是一天天长大。

        茅盾先生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的故事也是旧中国每天上演的平常故事,作者在写作时,沉浸在对故土和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与怔怔思念中,也包含着作者无限苍凉的心境。

        几千年封闭的中国就像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油腻给她织一层罗琦,霉菌给她蒸出一些云霞。有二伯、老厨子、周围看热闹的人他们的笑声是麻木的凄凉的,甚至是绝望的,小团圆媳妇的恶婆婆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丧失人性的,只有冯歪嘴子的笑凄凉中透着一丝乐观。

        经过改革开放的中国,没有了昔日的贫穷,小团圆媳妇的恶婆婆也许有所收敛,但是否真正消失,老厨子、有二伯这样的人是否真正觉醒,只有冯歪嘴子正在阔步向前,让中国有了生机和希望。

        物质的改变是表面的,但几千年传统思想就像人们身上的基因虽有变异却如影随形,变异不一定是好事,但如影随形也并非好事,只有经过大脑思考的过滤和时代洪流的冲击,那个古老的呼兰河才会焕然一新。

相关文章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买这本《呼兰河...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1~53页读后感 ) 五年级 李卓颖 《呼兰河传》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萧红所...

  • 《呼兰河传》阶段读后感

    《呼兰河传》第一、二章读后感 四合头小学五年级 王茜 这几天,我读了《呼兰河传...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第1章读后感 五年级 王梓桐 今天我读了呼兰河传第1章,第1章主要讲...

  • 卑琐平凡的呼兰河

    最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被萧红细腻的笔触感动。 最不能平静的是萧红对呼兰河人们生活愚昧的描摹。...

  • 喔,萧红

    最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被萧红细腻的笔触感动。 最不能平静的是萧红对呼兰河人们生活愚昧的描摹。...

  • 呼兰河传 | 愚昧能有多害人

    还没读完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的人却已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落后,愚昧,保守,封建。 这四个词...

  • 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呼兰河传》读后感

    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早早就听过《呼兰河传》的大名,可一直没有翻开过它。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不由...

  • 读《呼兰河传》

    2021第2本书 《呼兰河传》看似是对萧红寂寞童年时光的叙述,实则反映呼兰河人们的愚昧与无知,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

  • 《呼兰河传》读后感——红尘路,何处话逍遥!

    《呼兰河传》中萧红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儿童的视角再现了旧社会时期呼兰河城劳苦大众的挣扎与愚昧。其中的有二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封闭产生愚昧,乐观孕育新生——《呼兰河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cy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