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立竿见影(能管眼前,以后不确定,有可能复发,有可能完全治好)
中医:所有的病都归于五脏不调,从根上医治(周期慢)
中医养根,西医应对临时出现的问题
真相的作用:
很多家长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育孩子的工作,延误了孩子却不自知
举例:璞玉有可能被父母雕琢成花砖(不懂璞玉的价值)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许会让我们感到:
无力
不接纳
痛苦
怨怼
人是有限的,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
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别人才有价值,你在别人眼里也是别人,你自身也有自己的价值,同时接纳自己的有限,接纳父母,伴侣的有限
静下心来,看见“智慧”
“世间的一切不过关系二字”
关系建立在人的有限上面
因为一个人的有限,才有团队,才有家庭。
一个人最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1.归属感:团队中团队成员是否肯定接纳你
2.价值感:你在团队中是否能够做出贡献来
青春期孩子(15岁左右的孩子):把功课留给孩子自己,相信孩子,孩子有很多的时间来成长自己
抓住当下,打开智慧,看见真相,林院长的愿景:人人都是教育家,遵循教育的规律去教育孩子
第一节:教育真相
脑神经回路(神经链条)
潜意识里边原始的参照标准
黑匣子
思考路~~~(眼前浮现)
田间小道
柏油马路
高速公路
提取的过程
(是因为之前有这样的输入才能浮现出来)
潜意识自发自动的提取
组合刺激元+重复刺激=深度教育
组合刺激元:视听嗅味触
启动五种感觉器官
调动一种器官可能是小路
五种器官一起刺激则会成为大路
强化自己回路办法:利用五觉来(看见,听到,闻到,触摸到,可不可以尝)
不要进行单一刺激
重复刺激(强化):不断强化
比如:孩子说脏话怎么办,打人怎么办?(不强化)
所有的刺激都会形成回路,形成回路以后不刺激,渐渐的这些回路就会被经常刺激的(刻意正向的刺激)所替代对待孩子的错误,缺点,允许视而不见,忽略,然后这些缺点就真的不见了,
注意力的方向产生成果
潜意识不能识别否定词语
父母说:不要=要 孩子听到
广告牌+重复刺激=无形的深度教育
广告牌:放在环境里边看似没有作用的东西实际用处很大)用吸入式的方式
吸入式的方式:3岁以下,只要刺激到就100%吸收变成回路
4-6岁80%的吸入,20%有自主的选择意识
7-15岁50%的吸入的很少,主要自我选择
15岁之后
重复刺激
吸入:像呼吸一样
只要身体五官被刺激,就会形成脑回路
0-3岁多刺激,带孩子去看实物,蔬菜水果(去超市,摸,捏,闻)融入进很粗的链条,大路
教育的真相:建立好的脑神 经回路
脑神经回路建立方式:组合刺激元+反复刺激+强化
潜意识催眠状态:重复,强化
改变的真相:把新模式越走越宽,越走越大,越走越快,把它变成高铁,那我们的潜意识就会优先选择这条新的高铁,而慢慢的那条旧的高速路慢慢的不再被走了,就会被替代了
广告牌效应:当人有选择的时候会去做选择。
广告牌剔除防卫机制,天天看,形成高速公路,被潜意识选择
林院长的概念
所有的一切组合神经元可以设计:0-6岁都可以被设计
孩子的环境都是我们设置的
设计:有知有觉的教育
(备课)
我们是怎么被人教育
我们怎么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如何教育孩子
熟悉感就是重复强化
抓住好的时机0-6岁
好的回路反复刺激成为高速公家庭教育的根本
教育好孩子之前
先教育好自己内在的小孩
成长自己
用冰山理论觉察:
认知模式
反应模式
思维模式
性格
打田田的觉察:我没有被妈妈打过,但是妈妈经常打妹妹,每天看在眼里,脑回路就形成了,然后在自己没有更多的办法的时候掩盖自己的无能,这个“路”就出来了
分析脑神经回路:意识层面肯定不会打孩子,但是实际上已经进入潜意识
没有知觉就被别人控制
孩子看动画片:注意给孩子输入的信息
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对一系列事物的排序,潜意识遵循的优先原则
觉察我们自己内心的价值观:
物,钱,孩子,孩子的快乐
哪个排在第一位
觉察自己内心的价值模式
做选择的时候,什么最重要
(减肥和美食)
看清楚自己的价值排序:内外一致的活着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对错,只有你自己想要什么,你自己看中什么,然后就去坚持去做
我们往往做的事情是在潜意识中我们选择的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静下来,关注呼吸,放慢呼吸,觉察一下自己的注意力选择在哪里,调整注意力,调整专注点,就会有新的回路,不断刺激就会形成新的高速公路
好的脑回路就是不断的重复 刺激,不好的不要负强化,慢慢就会被淡忘。
注意力的方向放在优点上面,放在已经拥有的上面,放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