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善良的,我也是邪恶的;我是大爱无私的,我也是自私自利的;我是正直勇敢的,我也是怯懦胆小的。
拥有这样对立的两面,就是完整的自我。
从小开始写作文,就说心里面两个我在打架,一个要正义,一个要邪恶。
就像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的那样——
“我情愿是完整的,也不愿是完美的”。
谁不渴望自己生命的完整呢?
2
“我不够好、我不重要、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个胆小鬼……”
这都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应该把它带回到我们真实的生命之中、完整的生命之中。
承认自己不够好、不重要、没有价值、怯懦胆小,不去压抑这些人性里的生命能量。
这就是在完整的自我中,引导自我真正的改变发生。
3
小时候的暑假,总是被母亲圈在房间里学习,没有课外读物,数学课本上的题做了一遍又一遍,语文课文篇篇要求会背,会默写。
那个时候被逼着心无旁骛,可是心里并不这么情愿。
那些委屈,蛰伏着,一直影响着我的情绪状态,直到参加工作,还影响着我的家庭,直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开始学习,面临升学就业,这股压抑好像才得到释放。
释放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本书,作者说:“我想对你童年的内在说欢迎,欢迎。我给它尊重,它有一股火一般的能量,一股生命力,对于你来说很重要。它是你的生命之火,是你的生命力之源,它是你所有的力量。”
我一下子释然,这是我生命里的源泉啊!
4
这本书,对我来说,看到就是疗愈。
小时候那个压抑、怯懦的自己,也被这本书看到了,也被它允许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回应这份伤痛,如何与那个受伤的小孩相处,如何以成年人的思维去安慰她,和她在一起,心里反而轻松了。
让我意识到,童年时期的有些症状,或者情绪反复地出现,是为了提醒我,这是被我忽视的,它需要被看见、被重视、被理解、被接纳、被连接,不是一味地去否定。
5
走上工作岗位后,一起的同学比我优秀,比我出色,比我提早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为此,我卷入了情绪的漩涡,感觉浑身不自在,内心种种虚拟的想法,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疏离了很多。
如今才知道,这都是内在阴影的投射,同学的成功,激发了“我是失败者”的身份认同。
那种难以言说的羞愧和自责,往往会转化得更加严重,让自己有种自暴自弃的可能,选择离开成了唯一的途径。
在陌生的异乡,我给了内在的自己一个位置,并用了催眠语言,告诉那个小小的自己:我听到你了,我感觉到你了,我看见你了!
抱紧了自己的臂膀,我对内在的自己说: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再害怕,照顾好自己!
6
每个人都会受伤,这所谓的受伤,并非指身体受到多大的伤害,而是另外一种童年时期的伤:
小的时候,我们饿了,妈妈没有及时地喂奶;尿了,没有被及时地换尿布。
童年的许多事情,已经过去了,要学会连接我们内在那个柔软的、不会受伤的核心。
这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感知:
悲伤更深的地方,不是悲伤,而是内心的渴望;脆弱更深的地方,不是脆弱,而是内心深处的被看到;恐惧更深的地方,也不是恐惧,而是渴望被关注。
所以,许多人说,童年的伤口,爱情可以疗愈。如果没有爱情,就会一辈子为之疼痛。
7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深深为之迷醉:
“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疗愈任何人。是要活出完整的自己,为了活出最美的灵性,绽放自己独特的天赋和价值。”
父母给予我们美好的生命,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是期待我们绽放,活出精彩,而不是活在黑暗里,痛苦里,绝望里。
读读这本书吧,如果你还在黑暗里挣扎,还在过往里疼痛。
经由这本书,你会认识到,生命有缝隙,会射进来温暖,射进来阳光,射进来关怀,还有拥抱。
所以,让生命绽放,散发你的光彩,才是来世一遭的责任和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