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首先是标记,标记就是我们要在书上做很多的记号,来提醒自己这段讲了什么内容,让我想到了什么,以后应该如何应用。
接下来是收集,为什么要收集呢?当你的读书笔记做好了之后,要做的就是收集。因为只有你做了收集这些东西才能被你集中管理,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你看不到就会忘掉他,你看不到就用不到”。收集什么呢?收集鲜活证据,高级模型往往带来的是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扩展你的认知边界,就好比用一个小小的实验,向古人证明地球是圆的。那鲜活证据这个概念就是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高阶的模型往往会带来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来扩展你的认知边界,在收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鲜活的证据,哪些会让你眼前一亮,哪些会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就是鲜活证据,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和收集。比如,在《奇葩说》中,罗振宇最后作总结陈词的时候提到一个概念,成长的裂痕到底是什么呢?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讲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多人觉得特别棒,特别触动人心,当我们作为一个学习者遇到这样的高级模型师,第一个想到的是应该把它收集起来,进一步去理解他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了解一些新的内容,事业也会随之开阔。一旦知道一个新的概念,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这个新概念去重新理解世界,不管是通过碎片阅读还是系统阅读的方式,都可以发现这个概念相关的内容。那收集的方式有一种叫康奈尔笔记,康奈尔笔记是把一张纸分成四个区域。第一个标题曲,横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现状况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在书中找出相对应的策略。还有类似“印象笔记”“全能扫描王”“花瓣!等收集方式。
接下来是整理。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读书卡片,将重点从书中独立出来,将独立出来的碎片变成知识。那现在推荐“图呈现”,视觉化的方式能够同步处理不同的信息。当我们在看一张图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处理图片上的所有内容。但如果是阅读一堆文字,就需要逐行逐字的去理解,大脑处理图片和文字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用简报或者图片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里学习理解更多的内容,这也是推荐大家画思维导图的原因,越简洁清晰的图像,大脑处理起来就越快。
接下来是建立个人“图书馆”。那为什么要建立个人图书馆呢?我的理解就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方便快速找到。谁能?我们读过很多书,但是对于其内容的记忆是模糊的,在需要用到这些模糊内容的时候,打开个人图书馆,很快就能找到这些信息,这就是读书笔记,真正的威力。阅读已经不再要求我们记忆太多东西,记忆和检索等线性的能力完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完成,人类需要加强的能力是理解,是学会把知识进行判断和融合。那读书人李敖也说过:“我不用去,我只只要能找到就行了”。
接下来是输出,输出读书笔记时,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是在抄书上的内容,还会有自己的观点产出,结合知识晶体做内容的输出。那输出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如分享写文章,聚会时的讨论,这些都是知识层面和认知不断升级的方式。最后是应用,我们标记一一收集一一整理一一建立图书馆一一输出都是为了把书中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行理解和应用。阅读不仅是学方法,学概念,学模型,更应该学习的是理解的概念,之后基于概念自己设计实践方法。也就是应用。概念与概念之间关联起来,讨论这些内容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这也是高手和新手之间的差别,不是在功夫上而是在执行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