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4月中旬,离高考不到50天的时间,作为一位在山中禅修的高僧,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啥也干不了,每天都在接待学生家长,为学生参加高考诵经祈福,有的还哀求我为孩子批八字,观察孩子今年的运程如何?还有的家长向我咨询孩子报考哪个专业,一位出世高僧每天要处理这么多与成佛无关的俗事,这次第怎一个涕笑皆非了得!昨天一位在普陀山的师兄与我通话:他大倒苦水,从春节过后到现在,寺院每天都在作升学祈福法会,好多僧人都累到吐血。这就是中国的高考,不但牵动着全社会的心,而且还牵动着佛祖与菩萨的心,每到高考季来临,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变成了为高考祈福的战场,学生家长们拼命地来寺庙捐钱,法师们拼命地为学生诵经祈福,各路神灵大开方便之门,加班加点保佑学生金榜题名。一年一度的高考战役,充满着无比的悲壮与庄严的神圣。但是,许许多多的家长与学生仍然一厢情愿的相信,只有高考并且也唯有高考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们永远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是,当今的应试教育早已无法提供学子们跨越阶层的上升渠道,甚至满足不了一份职业用来养家糊口,大多数毕业生只能成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中国每年有千万之众的大学生毕业,每年销售出1000多万张高校文凭,试想,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消化掉这么多大学生?对学生在教育里的投资充满着巨大风险,十四年寒窗苦读成功培养一个废人,教育致贫与教育返贫将是社会的常态化,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而已,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内生性矛盾,目前,根本无法解决。
早在100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科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就十分尖锐地抨击过现代应试教育的弊端,他写道:
“人们常常会持有一项错误的观点:教育能够使社会进步,能够使人变得更有智慧。这种观点坚持认为,教育会万无一失地改造民众,甚至于把他们变成平等的人。这种观点被人们不断地重复,当它被重复得足够多时,就足以让它最终成为最牢固的民主信条。以至于今天要想击败这种观念,就像过去击败教会一样困难。然而我们要说的是,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甚至在某些时候,只要进行不良引导,教育的坏处还会大于好处。
我们必须再一次重申,向人灌输大量肤浅的知识,不出差错地背诵大量教科书,是绝对不可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的。”
现代人从三岁上幼儿园到三十三岁考研结束,为了找过一份工作,几乎要用人生大约30年的时间重复学习大量的知识,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仅仅为了换来一个饭碗,对这种违背人性的应试教育制度,勒庞抨击道:
“过多地延长实际的学徒期、培养懒汉的寄宿制度、过多的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教学、繁重的功课、对今后的时代完全没有考虑、对人的职业缺乏安排、对年轻人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装聋作哑、不考虑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不考虑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不教给学生如何保持坚强意志……
反过来呢?所有必要的准备、所有最重要的学习、那些丰富的常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凡是该赋予年轻人的东西,我们的学校一样也没有教。这样看起来,我们的教育不但远远没有让他们获得生存能力的素质,反而破坏了他们的这种素质。正因为该准备的没有准备,才使得我们的年轻人一旦走入社会,进入他的活动领域,就开始遭遇一系列的痛苦与挫折,由此给他造成的创痛久久不能痊愈,有时甚至失去生活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教育制度,对年轻人的精神和道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存在着难于恢复的可能。
在年轻人的心目中,那种在学校中形成的幻想与美梦,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彻底地破灭了,这种强烈的欺骗感、强烈的失望感,是一个心理素质不完备的青年人绝对难以承受的。也许有人会认为,以上对于教育制度的批判,已经严重脱离了群体心理学的主题。然而可曾有人想过,那些今日正在群体中酝酿,明日就会出现的各种想法和信念,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产生的土壤又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我们了解了现实之后,就更有理由知道,那些被恶化的群众头脑,究竟是如何由当前的制度培养出来的,冷漠而中立的群众是如何变成了一支心怀不满的大军,随时打算听从一切乌托邦分子和能言善辩者的暗示。
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一点,还任由我们的学校培养一批批狂热的暴徒、无知的民众,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的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必将是我们的学校。 ”
百年之后,我们重读古斯塔夫.勒庞对于现代应试教育的剖析与批判,依然发人深省,相信会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