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与学习力话题的渊源
2018年11月,曾经在书虫部落丁布组织的《管理十力》的活动中分享过十力的学习力。想想当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习力很不咋地也敢于在一众大牛中去分享。
2018年12月,在书虫部落的《书声·激荡》TED中分享了《终身幼儿园》。当时,对学习力的认识还很浅薄,只是在敏捷社区里实践了《终身幼儿园》的4P法则觉得收获很大。其实那场TED,讲得很烂,特地邀请了老公和孩子一起去。没想到,我最亲近也是最了解我的老公和我说,我和那些真正讲得好的讲者差距真的很大,比如内容深度和语言流畅度,有些东西不是后天可以弥补的。后来,由于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其他方面,这些分享活动就没怎么参加了。
2020年4月,在我们公司的Tech部门,我和小伙们会负责开展一个WeTED分享活动。正值疫情和公司外部环境不稳定等因素,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去分享和引导一场《学习力工作坊》。初衷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力的故事,去激励大家挖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用引导的方式来让大家探索在学习力方面自己是卡在哪里?探索他们学习的愿景和动力,真正的踏出那一小步。外部的各种环境变化是我们不可控的,而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这个动荡和多变的环境下,依旧保持学习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1. 学习力工作坊的框架
当我整理这个工作坊的时候,一开始就是打算分享下自己是如何实践《终身幼儿园》和《The productivity project》的,没想到内容越来越丰富,加入了艾丽卡.安德森的《学习力》,以及很多教练的理念和实践。再次整理和回顾时,相对于2016年的那个起点,发现自己在学习力上已经走了很远。当然,未来还有更远的路,很好奇两年后的我学习力又是如何打怪升级的。
这篇文章里面,我会分享我是如何从一个应试教育的伪学霸,真正成为一个真学霸的故事。在“学习力”这件事上,我会以教练式思维的方式来讲述我的学习的故事。一路走来,我克服了哪些限制性信念?我收获和成长了了什么?我是如何实践以下书中的理念,最终热爱上学习这件事的。
《唤醒沉睡的天才》贝克哈德改变公式:不满意*愿景*第一步 > 当下对改变的抗拒
《学习力》愿意从差做起,像菜鸟一样学习
《终身幼儿园》中的创造学习4P法则:项目,热情,同伴,游戏
《The Productivity Project》中的高效能= 专注 * 能量 * 时间
2. 什么是学习力?
哈佛有一句格言:“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哈佛商学院的柯比教授认为,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他介绍了“学习力”这个概念:一种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它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他把“学习力”分为了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六个方面,描述了提升学习的有效途径。
3. 为什么学习力那么重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未来学家巴克敏斯特.法莱在自己的著作《关键路径》中建立了他称之为“知识倍增曲线”的概念。1900年前,知识倍增需要一个世纪,1945年知识倍增需要25年,1982年知识倍增只需要12个月。而到2020年时一些项目领域内的知识,甚至会每12个小时就翻一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4472/23def31c5981747d.png)
对于20世纪早期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学习就是进入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找一份工作,为尽力做好工作而依照工作需要继续学习。他们会一直从事这份职业,知道退休为止。绝大数人学习从事某种职业或者专业,并且在整个职业生涯都会顺着自己的职业和专业路线走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和持续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显得不那么重要。大多数人认为,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在他们生命的早起阶段就完成了。等到工作后,只需要付出必要努力以保持目前的技能和知识就可以了。
所以,你取得了一份工作,人们就按照这份工作来识别你,在人们的自我认知以及相互认知的思维方式中,你的职业就是你的身份,比如你是一名老师,你是一名医生等。
时间进入到现代,大多数人在进入职场时,总是期望他们能有机会在多家公司从事多种不同的工作,或者还考虑在工作之余再干上一两份自由职业,甚至是创业。
呈几何级指数增长的知识让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些变化,现在每天每小时面临选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对选择进行取舍的新形态,允许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段,去选择不同的工作。
引自艾丽卡.安德森的《学习力》
在她的著作中估计: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2/3会在将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
引自凯茜·戴维森的《现在你看到了》
在这个节点上,知识正在经历指数级增长,工作每天都发生变化,又快又好的学习能力是我们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不仅仅是我们需要去培养我们的学习力,我们也要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够具备这个学习力。
二. 我的学习力曲线
为了让我讲的故事更加有脉络性,不至于陷入细节中,我下面列出自己的学习力和学习愉悦度曲线。接下来分享的故事都是一些转变的关键节点,关于我的学习力和学习愉悦度是如何发生这么大的改变的,中间经历了什么,我移除了哪些的限制性信念,我又收获了什么?
从学习力曲线来看,2019年-2020年期间,我的学习力提升飞快。但是到了2020年,学习力又下降到6分,是我想把2020年的学习力设置成起点6分,接下来会去探索更多,如何再进一步提升我的学习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4472/7e0308d7346f913b.png)
从学习愉悦度曲线来看,以前3-5分的学习愉悦度是非常低的,更多是我“应该”要去学习这个知识或技能,我不得不去学,我要求自己去努力和刻苦学习等。
从2020年开始,我都会在10分的愉悦度,学习对我来说,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激发了,想去学习我感兴趣的领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是喜悦和享受的,没有内在的摩擦和抵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4472/fe64b868f0ecbf70.png)
三. 我与学习力的故事
1. 2016年,一次“失败”的CCIE考证的故事
2016年,我还在思科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思科有两大福利,一个是大礼包,可遇不可求。一个是只要员工通过CCIE的考试,就会有3万元的奖金。很多有点追求同事都去考了这个证书,有些还通过了2个以上的证书。
当时,我工作了三四年以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产生了很多迷茫,就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当时想既然都从事了这么几年技术工作,肯定还是要往这个技术专精的路走下去,所以我也就稀里糊涂的去报了一个班,交了1万多块钱的培训费。
因为当时这个考试,如果你不通过培训班的话是很难通过的,要做很多实验,起码得熬个一两年,关键你还没有这些设备和环境。但是在培训班,几个月你就去刷题和背题,就可以通过。但拿到这个证书,能力上并不一定有多大的提升。很多同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拿到了这个奖励,相当于你可以赚2万块钱吧。
那我就抱着去赚2万块钱的小目标,开始了学习。周末我还得跑去公司,去逼着自己坐在会议室刷一下午的题。当时那个内在的状态就是,赶紧通过考试吧这样就可以做其他喜欢的事了。周末这大好的时光为什么要坐在这边学习,好无聊好枯燥啊。感觉又像回到了上学时的那种应试状态,我就非常不喜欢。
从小学到研究生,基本上排名前三,也算是刻苦学习的好学生。可是很神奇的,这个学霸第1次开始翻车了。当时机考是在北京考试,考完了以后我还挺自信的。在高铁上也没着急去查这个分数,还是那个培训老师一直催着我去查。没想到回到家一查,四项中有UCS Data Center的配置的那一项没有通过。
然后更囧的就是这个题库的版本下个月就要更新了,如果我接下来想要去重考,可能得至少得等个半年一年。等这些培训机构把这些题都刷出来,有了这样标准的答案以后我才能够去考试。
当时一想到还要耽搁一两年,心里还挺接受不了的,好像还没有哪次像这样这么失败过。然后这个事也就先放了一放,就偶尔我妈还提起来说:“你那个考试还去不去啊?你看你这都报了1万多块钱的学费。”
内心OS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原来想着要想赚2万块钱,结果2万块钱没赚到,还折了1万多块钱。
2. 2016年,一次“最有价值”的CCIE考证的故事
A. 没有所谓的失败
那回头来再看那次“失败”的经历,我打了两个引号,如果是按照我现在的信念来看,没什么失败不失败,你把时间建议拉长,就看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它本身没有对错。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向意图。
《真诚领导力》中建立真诚领导力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自己的人生经历。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说过:你经历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而是你体会到的人生。换句话说,你生命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描述自己的人生历程。那些描述会在你的大脑中一遍遍回放,让你反复回想极具意义的事件和与人交往的经历。你试图理解其中的意义,从而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与神对话》中提到宇宙没有“好”与“坏”的状况,一切都是现实。所以请停止价值判断。其次,要明白所有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静止的状态。事物以何种方式改变取决于你。
所以这次失败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如果它成功了,也许我现在还是一名做得还不错的软件工程师,但却不会是一名优秀的敏捷教练,专业教练,引导师了。(哈哈脸皮厚了些!)
去探寻这个失败的意义,远比这个CCIE考成功了还要有意义!在就是行动和选择的动机方面,我到底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如果这个目的本身不足够激励我和吸引我,那就不要去尝试,勉强自己去辛苦的坚持是一件非常消极和浪费生命的事。
B. 贝克哈德的改变公式
D * V * FS > R
Dissatisfaction * Vision * First Step > Resistance to Change
对现状的不满 * 对未来的愿景 * 第一步实践 > 变革阻力
变革公式说明了发生在个人思想、家庭、组织、国家等方面的真正转变,需要包括的三个必要因素,即D、V、FS。为了改变的持续性,上述三者的乘积必须大于 RC,即当前对变革的抗拒力量。根据贝克哈德的变革公式,要克服变革阻力,三个因素一定要大于零。因为基本的数学原理是N * 0 =0,不管其他数值多高,任何一个因素等于零或接近零,就不可能有行动或维系改变的可能。只有三个变量在一起非常强大时,变化才会最大。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考CCIE这件事,不满就是觉得自己的软件技能没有提升,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一些困惑,愿景就是赚2万块钱,可是钱作为驱动力显然是不够有力的,开始的一小步就是交钱报了这个机构和消极地刷题准备考试。这三个因素的成绩是远没有抗拒改变的阻力大,所以没有考过也就理所应当了!
在这个阶段,学习力是在5分,学习的动力不足,仅仅是凭着一种惯性去学习。拿到CCIE的认证除了有奖金和简历上加一笔,好像不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其他更大的收获。
学习愉悦度是在3分,在学习的时间都是感到枯燥无聊,不得不复习,应该要去学习这样的感受。当你做到会议室开始复习时,你想到的就是到考试结束吧,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
3. 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吗?
在工作方面,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后来在公司内部就机会就转去做敏捷方面的Scrum Master了。从一个软件工程师成为一名全职的Scrum Master带领3个团队,这个从0到几个月就完成了。可是如何从1到100,成为一名优秀的敏捷教练,就遇到瓶颈了。比如你如何用你的非职权影响力去推动开发团队和经理们去改变,当时就觉得有深深的无力感。
在2018年的Rational Scrum Gathering大会上,IBM的资深敏捷教练Lisa,分享了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敏捷教练,可以按照下面的敏捷教练的能力模型来发展。她说敏捷教练,以后会接触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也会有不同的技术和产品,这些东西是变化的,但是不变的是你的敏捷教练的一些基本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4472/3e199b689cb60134.png)
一看到我需要发展这么多的能力,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0,我怎么可能真的就成为这样的一个敏捷教练,拥有这么多的能力呢?比如敏捷精益实践,专业教练,引导,培训等。发展每一项能力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
那时的我更多的是固定性思维,认为很多能力是天生的。我也曾经请教过CST Ethan Huang,他在课程上那么幽默形象又有很多干货地去交付一个工作坊,我觉得我根本做不到他这样。我也曾经很幸运的参加大爷王宇的一个2天的培训,作为助教体验了如何给甲方做一个为期两天的敏捷工作坊。当时,也觉得大爷课堂的场域是那么流动和神秘,见招拆招,我根本也没法做到向他那样!(现在回看,当时自己也是很积极的做了很多尝试的)
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的出色的教练。这个就是埃里克森教练的四小妖模型中第一个小妖”害怕梦想“。这就是我当时的内心对话,一遍遍的上演,束缚住我的手脚,根本没法前进那么一小步。
4. 我想要去学习教练的愿景
当我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当这个不满达到临界值,终于生发出了一个模糊的愿景”我想要去学习专业教练“,先从这一个能力发展开始。
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梦想的念头,可离执行和实际行动还有很远呢!我就经常念叨,我对教练挺感兴趣,我以后有钱有时间了一定要去学教练。克里希提那说过:“人类给自己创造出来的两个敌人,就是时间和钱。
如果你念叨了很久都没有去做这个事,那这个事也许还真不是你喜欢的,时间和钱不过是个借口啦!
真正有突破性的变化,源自2018年敏捷之旅完成后的组织者的聚餐。吃饭之余我就开始提到了我的现状,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敏捷教练,却卡住了。要真去找一份敏捷教练的职位,我的能力又达不到,现在就在纠结先换工作还是先学习教练。我说也许我应该先换一份工作,有了更多收入后再来上教练课。
Lance提了下面三个强有力的问题,让我真正的开始行动起来。
1. 为什么你不能每天在公司工作做完了,再留下来学习半小时一小时呢?为什么要等着换了工作才行呢?
如果我换了份工作,远一点的在张江都没问题。我每天路上通勤三小时,在路上的这个时间我都可以用来学习看书,以前我坐班车就是这样的,有很多阅读时光。后来公司离家近,下班就想着赶紧回家带孩子,老人在家带一天孩子带一天熊孩子也挺累的,我也没多少时间去学习和做自己的事儿。
内在还是妈妈的这个角色绑住了我,觉得妈妈就是应该把业余时间都花在陪伴孩子方面才是一个好妈妈。最近和一个客户做教练约谈,提到了要每天进行10分钟的语音写作,她就提到了在家工作孩子可能随时需要妈妈,不一定每天都有这10分钟。就是当时我的那个状态,这里没有好与坏,更多是你自己内在究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渴望成长,那就需要给自己留一些时间。
2. 每个成年人,每年都应该花费一定比例的收入来学习新东西和提升自己。我今年就花费了X万元。
当时的我是舍得为孩子报好几万的英语培训班,却不舍得为自己投资学习。自己不学习不进步,就整天盯着孩子了,然后特容易焦虑啦!而且,专业教练又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光靠看书是没法进步的。
3. 是否可以一边学习教练,一边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呢?
人容易陷入到非此即彼的思维,其实是可以有两全其美的方法的,这个在教练约谈中,很多客户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而你突然给他提供一个视角是两全的,他会突然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半年,我经常回家很晚,就是想要留在公司学习,内在的状态就是我要给自己留学习和成长的时间。也和Lance,Ella,本洋一起报名了埃里克森国际教练学院的专业教练课程,能够和好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是一个非常棒的开始。
一边面试敏捷教练的相关职位。在学习教练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专业教练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教练约谈练习中愿景的画面不断清晰,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敏捷教练!
在这个阶段,学习力从5分进入到7分,半年内学习完了埃里克森教练学院的模块1-4,快速度过了从新手到入门的阶段。
学习愉悦度是在8分,原来我的直觉是对的,我对专业教练是很有热情的。互动式的上课体验非常棒,还认识了很多不同领域内的教练同学。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上教练课的学习比度假更让我更觉得愉悦。兜兜转转好几年,终于发现有个领域是我想长期投入并做到精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