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作者: 诚明007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21:19 被阅读16次

《德字悟道》

受"道德经大讲堂"之邀,围绕"道德"讲一课。很荣幸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有句话叫老鼠钻到书柜里,咬文嚼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细细品味,别有深意。今天,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体验,谈点认识。一家之言,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还望原谅,并多多指教。

我要讲的题目是《德字悟道》。德字怎么写?分成三部分,左边是个双立人,从彳(斥)。右边上半边是十目,从直,下半边是个心字,从心。怎么理解?A从"彳"(斥),得到的"得"的左半边,声旁也是形旁,声旁,为"得"的减写;形旁,大腿小腿足,小步走路。引申为行动、实践,知行合一。B十目为直,观察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运动。从中发现自然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从心,内视,眼晴向内。求人不如求己。佛在何处?"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须向灵山塔下修",即心即佛。D三部分,知行合一、道法自然、即心即佛,指修行的三个法门,儒、释、道,合起来,念"德",德,《说文解字》说,"德,升也",即提升人格提升境界,德同得到的"得",问心无愧,坦荡得到,得到什么呢?得道成仙、成佛作祖、成圣成贤。也指人生三段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年去游荡;格物致知,中年想掘藏;诚意正心,晚年做和尚。

先说道法自然。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明白天道地道人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莫违时节。否则,就叫异常,异常有灾。比如冬天主收藏,冬天不寒,必然导致"倒春寒",小麦等农作物受损害大。今年就是如此,冬温春寒。人生四季亦然。出生到20岁,属生发阶段,求知识长身体。20一一40岁,创业阶段,在奉献中提高素质。40一一60岁,收获阶段,功成名就,儿孙满堂。60岁以后,享受阶段,颐养天年,不聋不痴,不为家翁。可现在呢?孩子当"小王子""小公主"养着,你给星星、他给月亮,相互攀比,"富二代""官二代"不用说,穷人的孩子也得富养,提前消费、透支了老年阶段的享受。"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温水却会煮死青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父母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惯子杀子,娇养出孽儿,不可不慎呀!不仅如此,以当前农村为例,儿子接婚,一般照着150万花,村里得有房,三五间30万,县城得有楼,100万,过礼10万,办事10万,没有怎么办?去借去贷。以前是"一个儿子一笔债,娶媳妇盖房2万块",水涨船高,现在200万了,你奔小康,它早实现大康了。包袱由父母背着。父母这个年龄应收获或享受了。看到寺庙里王八驼石碑,其实是赑屃,龙生九子之一,善负重,就想到中国的父母,管了儿子管孙子,管了孙子还管重孙子,生命不息,操心不止,活得太累了,干嘛非一辈子背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羊,事实上也背不好。如果把这些钱与精力花到子女"三观"养成、学业上不好吗?"三观"是总闸门,总开头,决定人一生的走势。端正导向、端正社会风气已迫不及待、迫不得已、迫在眉捷(比如成才观,只想当明星当官当有钱人。比如婚姻观,现在不看对方德才如何,只看钱多少,起码房子车,年龄不是问题,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于是老夫少妻、老妇少夫,钱多女人或男人就多,当然,有真感情的除外)一些贪官就是想为儿女留下点金银财宝而走上不归路。林则徐的一段话很有哲理,"子女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女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徒增其祸"。(父母要做真正的投资高手就在子女的"三观"、心态、品质、学习上下功夫。不往这方面投,就是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了)什么阶段干什么阶段的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违备人生时令,误的何止一年,是一生一世,影响到下一代,就是二生二世了。又如现在放开二胎了,人们不敢生,为什么?有养不起的原因,也有"老大"不让生的原因。万千宠爱在一身,不能分给别人。计划生育的流弊太大,之所以让人病垢,是因为让我们民族断子绝孙,后继无人。想想看,有什么比制造人类的工程更伟大?有什么比传宗接代更重要?没有血统,道统传统,统统不统(拉倒)。去年咱们市某县发生一起案件,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把他的父母全部杀死,并在玉米秸堆里焚尸,原因是什么?父母没有给他娶上媳妇。此孽子固然罪不可恕,但父母在教育上是否有失误?养不教,父母过。我们的社会组织在移风易俗上是否有空缺?不要一提扶贫就是钱,时下,全社会最缺的是心灵贫瘠干涸,已成荒漠,急需要水、需要绿州,滋养心田。

接着谈即心即佛。心为万物之主宰,一切壮无过其心。我们都去过寺庙,寺庙都有大雄宝殿,大雄即心即性。中医讲"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而身安"。境界不同,看到的外面世界就不同。同样是梅花,李商隐看到的是伤感。"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苦,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怕遭群芳忌。毛主席呢?"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何等豪迈,何等自信!境界决定外界,心态决定生态(生活的状态)。苏东坡喜欢参禅悟道,与佛印是好朋友。一起参禅打座,问佛印"我象什么?",佛印说"象佛"。接着说"知道你象什么吗?象一堆大便",随后哈哈大笑,佛印微笑不语。自以为得胜的苏学士向苏小妹炫耀此事。苏小妹说,你输了。"心中有什么便见到什么,心中有佛见到佛,心中有魔见到魔"。佛眼见佛,魔眼见魔。难怪六祖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王阳明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光明性德,本来在我,成圣成魔,全在自己)佛者,悟也,觉悟,我心悟到方可,这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道家讲"修心炼性","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智弥少"。儒家亦是"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宝藏就在内心,何必心外劳神。不要骑着马找马,更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只需在方寸之间下功夫。当今社会心理问题太多,焦虑(惶惶不可终日)、贪婪(不择手段挺而走险)、自私(拨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空虚(吸毒黄赌毒漫延)、抑郁(自杀的呈上升趋势),真该好好反思,修修心了。如何修心明心?禅宗神秀大师有首谒说得好,"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别总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多打扫打扫自己,自净其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做好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做什么。比如,都讲孝,"小孝养身,中孝养心,大孝养志,大孝养慧",固然不假,但失之于外求,应内求,最大的孝是做好自己,少让父母为你操心,什么钱呀,名呀利呀,荣宗耀祖呀,远没有身心健康更重要;最现实的孝是和言悦色,冷饭冷粥能吃,冷言冷语难咽。犬马皆有所养,猫狗都得让吃,关健是能否和言悦色,脸色不难看。"色难"也不难,有心就不难。再比如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现在,却出了许多问题,培养了好多学富五车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师道不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究其原因,就是传知识没传道统,沒道就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支柱,也就是总书记说的"缺钙",会得"软骨病"。(当然,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单说一方,有欠公充。特别是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师生欲哭无泪)再比如说搞企业,不是说能不能管住别人,是管住自己,看"企"字怎么写?做人不仅要站得高、看得远、胸襟大,还要能知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止于至善,"以听话为能,以用人为能,以修身为能"。带兵打仗亦然。"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可以制利害"。凡此种种,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在破除心中贪嗔痴慢众贼上下功夫。一灯解除千年障。修心为本,"自天子以至庶人,壹事皆以修身为本"。(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以修心修身为先)

再说知行合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小即知识,大即良知(良知可理解为真善美,不是道德、也不是法律、不是地位、不是金钱,超越这些如拉帮套的,心无私欲感而遂通的天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功,本为一体。内外如一,言行如一,里表如一。现在为什么有信任危机,谁也信不过谁?就因为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喊反腐、台下票子数,(多少昨日高官,今日囚犯)台上喊担当,台下放空枪,只说不练,是假把式,英雄被抺黑,善良被嘲笑。为什么?为什么?是良知沫灭。假作真时真亦假,人们被骗怕了,谁也不敢信了。吃的怕剧毒农药,喝的怕三氯轻铵,菜怕地沟油,吸的怕雾霾,你妨着我,我妨着你。说起来,义愤填膺,都知道。做起来,不择手段,没底线。你害我,我害你,互相伤害。生态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归根到底是人心危机,知行脱解、言行分离。敢不敢担当?天下事必躬身入局才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偿一偿,扫帚不扫,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说食不饱,画饼不能充饥,知一分行一分,知十分行十分,才真正受用。否则,不仅无用,反而有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能不能担当?需要长本事。善于总结。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不吃糊涂亏,也不占糊涂便宜。既要工作艰苦,更要思想艰苦。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打胜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总结会,找教训找经验。说共产党的会多,其实是抓政治促工作,致胜法宝也正在于此。会不会担当?其实就是四个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把握当下,即刻出发。别小的不想做,大的做不来。比如受了委屈、被人冤枉怎么办?怎么战胜自己(事例)。怎么经商?(徽商例子,亦儒亦商)"先做人后经商,先求名后求利,经营必须赚钱,利润不可独吞,智信仁勇严,效果九重天"。如何落实以孝治企?(事例)行,必须合道义合良知才行。

最后说三教合一。说说"一",古徳与现德区别,是现德多个"一"。一者,大有内涵。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一指用中庸之道,贯穿起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耻勇,温良恭俭让等等。(解释一下,德涵盖这一切,道与德是体用关系)老子更是大讲特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抱一为天下式",一者,阴阳交抱的太极状态。太极图,阴阳鱼,大家都见过。佛讲"一心不乱",定得住(禅定)。由此可见,一为祖为宗,万法归一,三教合一。王阳明融通三教,创立心学,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为万世师表,光耀千古。简单的说,道家讲道法自然,儒家讲知行合一,佛家讲即心即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根。一个"德"字,得德相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以说要厚德载物,做人要地道厚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例如,一个贫困山区县,发现铁矿,一些人一夜暴富,吃喝嫖赌,换车换房换女人。现在这批人基本上全完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全都爬下了。老子早告戒我们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上帝让谁亡,必先让谁狂。德不配位,必有余殃。缺什么也不能缺德。有人会问,一会成佛作祖、一会儿成圣成贤、一会儿成神成仙的,都闹糊涂了。其实,圣贤、神仙、佛、菩萨是一个东西,指修行的境界,称呼不同而己,正如有中文、英文、法文一样,别被名称概念束缚住自己(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山西有北岳恒山,恒山有悬空寺,三教教主一起供奉。佛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本来是一家。犹如登山,下脚处不同,但山顶处会合,都一样,一般大,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干么非执着于这个、否定那个的?打破一个泥娃娃,重新塑起来,塑成三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道不分、大制不割,何分你我他?没有分别心,才是大道的精华。以毛泽东为例,老人家提倡"为人民服务",是不是与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道教的"利而不害""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让)"相通?儒家的"仁者爱人"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与佛讲"六度",布施(舍得,奉献,大官就是大布施)、忍辱(天降大任于斯人)、持戒(把规矩纪律挺在前边)、禅定(定力,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精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在路)、智慧,"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与我们党的信仰"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如出一辙。在心不在相,在内涵不在说法,三教圆融,道道相通。我们的汉字好不好?字里藏意,意里有理,理从事出,理事圆融,事事圆融,这就是一字禅。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从优秀传统文中吸取营养,壮大民族之本,强壮国民素质之魂。由此看来,咬文嚼字是大智慧,参字悟道是大境界,依教奉行是大功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诸儒教。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上善若水,是诸道教。一句话,自強不息(乾),厚德载物(坤),普度众生,为民服务,把根留住。

难得糊涂说境界。人生三个阶段,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当和尚。少年是真的糊涂。不知道天多高,不知道地多远,总是盼望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少年不知愁滋味,强上高楼,为赋新词強说愁。争名争利,逞强好胜,筹蹒满志,理想主义。想想,我们年青时是否这样?到处碰璧之后变得聪明了,由糊涂入聪明,四十不惑,知道想要的是什么了,儿女结婚我们想的是什么?肯定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快快乐乐,学会了底线思维。察己则可知人,人我不二(一样)。至于名闻利养,不过是身外之物,渴了才是水,饿了才是饭,有用才是钱,干吗被外物所缚?顺其自然。不扭曲、不变形、不造作。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那是愚蠢、糊涂。掘藏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来。五十而知天命,老年做和尚,不是指非出家不可,指的是心态,知道世事无常,因缘和合,自己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他人、也改变不了子女、甚至改变不了自己。修心炼性,减少了妄想、分别、执着,修成一颗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改变了心性,也就改变了自己,再看子女、他人、世界,统统不一样了,统统改变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事例,以过年为例)。境随心转,而非心随境转,真正悟到佛祖(叫圣贤叫神仙也行)原来就是自己。离世寻菩提,恰如寻兔角。道在生活中,工作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做官,处处有道。彼岸即是此岸,此岸即是彼岸,此岸彼岸,天堂地狱,不过是一念之间(寓言,天空堂地狱,用长勺子围着大锅吃饭。红光满面,人人吃得上,我喂你,你喂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堂。骨瘦如柴,自己喂自己,只管自己,我为自己,人人为己,地狱)。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过是修行的心路历程。悟透此处,生活即修行,当下即圣贤,人人成圣贤,圣贤非在名非在官非在钱非在貌,工农兵学商,神州处处有舜尧,只要有一颗圣贤心就是圣是贤。由此可知,求神拜佛,拜的不过是自己。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公平正直,不拜无妨;诡诈奸刁,倾城何益?"十目一心,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抬头三尺有神灵,一事当前,扪心自问,问心无愧,坦坦荡荡。直心即道场,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从而随缘尽性,随遇而安,(达则兼济天下,建功立业,力争做个贤人;穷则独善其身,积德修心,一定做个好人。无所谓,干什么都一样。时运不到,妄求无益。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的是什么?是良心良知,无意为官为商为学为兵为民为工(职业不过是度人度己的船舶而己,要随顺因缘。成圣成贤不是升官发财,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是追名逐利,也不是放弃名利,而是淡泊名利,融于平常生活,视良知为宝典,身体力行,躬身践行,量力而行。以范仲淹为例,家族兴旺800年之久,都知道"先忧后乐″思想。还有"不为良医便为良相","见财不动","办义学济族人","舍风水宝地为众人",400多进士、80多宰相。圣贤不是不求名不求利,求千秋名,万代刊物,求得是利益万众、泽被千秋,菩萨畏因,因上去求),有心做事,真情做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由聪明入糊涂,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都看得惯,事事本无碍。"欲动天下者,必动天下人之心,欲动天下人之人,必先动己心"。改变了己心,也就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别人、改变了世界。本来如此,必定如此,还是如此。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知善知恶,为善去恶,良知至上,俯仰无愧,此生无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ll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