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其山,栋梁自见

作者: 活出宝石花的坚韧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22:00 被阅读13次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像流量小生、小花那样,吸粉无数。

    同是科研人员,他们关注度也比不上“90后美女教授”这样的科学工作者。

    但是他们的项目,事关你我,功在千秋。

    他们,是位于西南大山中核九院的中坚力量。

    他们专注于“核武器闪光照相技术”、“量子通信”、“核聚变能源”之类高深的领域。这批学霸,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给了尖端国防事业。

    核九院,是我们国家安全的守护者。从老一辈的邓稼先、于敏、郭永怀、陈能宽先生,到今天的那些为了机密不能为人知晓的年轻科学家名字,这些人前仆后继地推动着科研的极限。

    他们是厚重的大山,身怀坚定的信仰、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承载着国防的重任。他们是水,滋养着国家命脉,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轨迹。

    1949年的中国,虽然赶走了侵略者,但经历了多年战乱,是大病初愈,外患未除。

    在西方的核威胁之下,中国人开始研制核武器。以当时的环境,列强想当然的认为我们造不出原子弹。

    可是自大的他们低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智慧和决心。

    1964年,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呼啸的蘑菇云,肆意地扩散着、冲向云霄。这个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每当看到如此壮烈的场面,总是控制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打破了核讹诈,但是列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

    列强认为我们武器当量小,1967年,用于实战的氢弹试爆成功。

    导弹和核弹的研制成功,恢复了孱弱的国家的国力。列强再也不敢小觑中国,我们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老一辈的科学家,舍身忘己,一代人完成了几代人的事业。新一代的青年学者们,也继承了他们以国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科研任务不断升级更新,但核九院的灵魂,从未改变。

    前几天,美国攻打叙利亚的新闻刷频了。战争来临时,才发现,连活着都是那么的奢侈。

    正是因为强大的国防力量的存在,我们才能过着自认为平凡的小日子:全家人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吃晚饭、周末和家人去近郊旅游、孩子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认真上课、上班族可以晚上在办公室里安心地加班……

    大都数人,即使再苦,也不用担心明天是死于轰炸机丢下的炸弹、明晃晃的砍刀、还是密集射出的子弹。骨肉分离、生离死别之苦,也难以落到我们身上。

    一百多年前的痛,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痕。这种痛,太过刻骨铭心,每回忆一次,都是如此的撕心裂肺。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就是不能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重走一次凄凉的轮回。

    我们普通人不能像核九院的栋梁一样,有创造出惊天动地价值的智力,但是我们还是有展现自己的价值的机会。我们可以竭尽自己所能,让社会进步得快一点,至少不要拖后腿:工作上不要觉得干好手头的活就行了,眼里只有自己手上那一亩三分田。工作流程、公司制度、行业发展、专业技能等方面多思考一步: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改进不了怎么办?

    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生存能力。

    抽时间关心年迈的父母,帮助他们平静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核九院的科院家们是山的脊梁,我愿做山的一块岩石,为山添一份坚固。

    你们是太阳,我是萤火虫。我发出的光芒微不足道,但是我的光如果吸引到了一只萤火虫,渐渐地无数只萤火虫移动近了光源,最后照亮了一条路。阳光太过灼热,反倒刺得人睁不开眼,看不清脚下的路。萤火微弱,逼得人心无旁骛地选一个方向走下去。

    身处崇山,心怀大义,是他们的写照。我们这辈子无缘了解他们,惟作此文,聊表敬意:谢谢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你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巍峨其山,栋梁自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m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