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通过所谓“共享回路”来再现于他人的体验。
共享回路,其实就是大脑激发类似的体验,
比如:你抚摸孩子的头,也会感到舒服。
看到别人受伤,也会激发你的疼痛感。
这些回路有些是自己激发的,有些是别人激发的,这两种体验并不相同,一种会让我们保持一种独立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他人相像,但又与她人不同。
感觉共享回路
可以通过触觉、疼痛、道德行为和痛觉来建立。
道德是为了避免别人遭受痛苦,经研究道德感会激发痛苦感觉,人们是通过痛苦感觉来建立道德感。
行为的共享回路
在看到别人行为时,会触发自己在做这个行为时的感受和原因,也就理解了别人的行为和发生的原因。如果别人的行为比较模糊,心智系统会参与进来猜测可能会发生的行为,所幸大多数孩子的行为不需要心智系统参与,只需要镜像系统在后台无碍运行。
“共享回路”就是镜像系统,不光能预测行为,还会对不同情景的行为做出的解释。
例如:孩子跑向楼梯,你就会准备好保护孩子上楼梯的动作。
在摆餐桌和收拾餐桌是,对拿起玻璃杯会有不同解释。
孩子的镜像系统
镜像系统并不总是精确的,当我们大脑中匹配别人行为时,总是依赖自己意图的指导,所以误会是在所难免的。
孩子认为父母会读心术,是了解自己的意图的,所以孩子误会父母的机率更大,父母更应该避免产生误会,对孩子要更多的观察和解释。
孩子通过镜像系统中模仿来学习
孩子主要通过模仿来完成大部分学习。
例如:打开冰箱拿牛奶
如何使用电子产品
模仿礼仪
模仿比起教育,学习的方面要多的多。
孩子是最强大的模仿者,并且越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强,这种高效的模仿行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文化中说话和行事。
例如:
如何吃饭
餐桌上的礼仪
孩子不光会模仿大人,还会模仿同龄人,如果孩子在模仿坏行为时,父母应该理解他,他只是学习融入团体,父母保持淡定和忍耐,孩子的需要时间来学会控制需要模仿的行为。
孩子不仅模仿行为,还会模仿意图。由于镜像系统使我们知道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意图,这就意味着孩子可以通过创造性的修改模仿行为。
比如:保持相同意图,但可以通过更有利的方式进行。
这就意味着父母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行事方式,也就让孩子发展自主性。
模仿是一种连接,当父母模仿婴儿的行为,他们会对环境才能掌控感,发展一种重要的感觉——自主性
镜像系统是感知自己和别人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自己和他人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孩子行为的重要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