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又在飞机上完成周更。
其实也不是不能早点写,但我发现自己还挺享受周更雨的感觉,所以借着加班、瑜伽线上课、早睡早起等理由,一直拖到周三才写。
今晚 7 点半的航班出差。下午开完会,已经 5 点 40 了,拎起行李赶往机场,路上堵车时一度有点担心,还好只堵了几分钟就转到了畅通的高速。
急匆匆安检完,直奔登机口,发现居然还没开始排队。看了眼航旅纵横,离预定登机时间还有两分钟,果然两分钟后开始广播,于是我成了头一个登机的。
坐下后给家里发了消息,开始看书。
快要起飞,准备调飞行模式前,看到 W 给我发了消息。
原来,他刚刚接到通知,被提拔去负责新部门了:
“没想到这么快,非常感谢您的举荐,给了我这个机会。突然有点儿要一个人走夜路的感觉,人生能遇到您亦师亦友是我的幸运,一言难尽等您回来再聊,一路平安。”
其实我也没想到这么快,毕竟离我推荐也还不到两周(不了解前情的可以看上一篇)。不过,因为今天下午的会议有人事议题,所以我有隐隐约约的感觉,只是还不能确认。
看到这个消息,我也很高兴,马上回复恭喜,并说因为要起飞回头再聊,但是肯定不会是一个人走夜路的,继续加油。
放下手机,思绪纷飞。
回想一遍,发现整个过程几乎是由我推动促成的。
起因就是我的“辞职”。
因为身兼两个部门实在事情太多,而且新部门负责人迟迟不能招聘到位,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也为了督促人事和领导能快点选定负责人,所以我在三周前找主管领导提了“辞职”,说明自己实在任务繁重分身乏术,到 7 月份就要辞掉兼职部门,请加快选聘新部门的负责人。
本来之前也在挑选,但在我施加的压力之下,不光速度加快,选人的范围也扩大了,于是 W 进入了视野。
决定性因素可能也是我的推荐。
在三个候选人中他的职级最低,但在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实事求是地反馈了他的优缺点,尤其是近一年的成长变化;缺点可以改善,我更看重的是不推事儿、能担责、积极主动的态度品行。
推荐后过了几天,期间我想了想,最终还是跟 W 说了下我推荐他的事情,但也说明这并不代表最终结果,只是我的态度,并且我也不知道结果会在什么时候出来。
告诉他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让他近期好好表现,二是万一领导找谈话提问题,让他做好准备。
现在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我想到了彼得不胜任原理:
一个人如果在目前的岗位上干得很好,就会被提拔,直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岗位,然后他就留在了这个岗位。
第一次看到这个原理,我的理解是,很多在岗的人其实是不胜任的;但结合 W 的升职来看,往积极的方向去理解,就是要先做到超出现岗位,才能有升职的机会。在我们兼任两个部门时,他即使离部门正职还有一定差距,但也肯定是超出普通的部门副职了。
下一期,再写我要给他的祝贺和建议。
现在,我要思考怎么招人/挖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