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
《针路图》—— 一曲红头船的喜泪歌

《针路图》—— 一曲红头船的喜泪歌

作者: 红头船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1:00 被阅读0次

    一艘红头木船,一本针路纸图。一个飘摇风筝,一位守候女子。

    有一年春节回家,好友赠了我一本小说《针路图》,于是一本书从过年在家一直读到节后返京。捧书望海,触动故乡泪。

    还记得春节的那几天,只要拿起这本书,心中就会被浓浓的伤感塞满,是因为书中叙述的故事读来太过真实,抑或几乎每页都会出现的“红头船”三字?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或许,仅仅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回家过年的时间,在这样一次次老友重逢之余,在这样一天游走老城区直至精疲力尽之后。不得不说,自从离家上大学再到工作,春节的时间总是夹带着一种欢乐与不舍的复杂心情。欢乐,在于与父母、家人、好友团聚;不舍,在于短短几日之后,离别又在眼前。所以在春节前后读这本《针路图》,书中的团聚便成了自己的团聚,书中的乡愁便成了自己的乡愁。于是,离家返京前,终还是不舍这读到一半的小说;于是,带着一本《针路图》,我在2012年的春节之后,第12次搭乘CZ3861航班踏上新一年的旅程。

    书中陈家的父子、陈家的媳妇儿、陈家的红头船、陈家的大厝,展现了那一时期滨潮人家的悲欢离合。小说虽是虚构,但在一百多年前的潮汕平原,这样的故事何尝不是年年岁岁地重复着。哪个家庭没有一两个过番下南洋的男丁,哪个村落没有孤寂守候的女眷,满是辛酸、无奈和牵挂。家中人盼着儿子、丈夫、父亲,盼着侨批,可又有多少“讨海人”终等来衣锦还乡,而非音讯全无?

    陈仰穆因受匪盗牵连,不得已乘坐红头船远走南洋,留下与他从澄城私奔到饶村的蔡雁秋。十年后回到村头,一双儿子正在水中嬉戏。当年他走时,两个儿子一个年纪尚小,一个还未出生,他们谁都认不出眼前这个“臭酸番客”就是自己的父亲。可血浓于水,陈仰穆认定这就是自己的骨肉。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像陈仰穆这样一去十年的不在少数,多少人甚至一去不回,或者等到再次走进家门,才发现亲人不再。

    陈仰穆带回来的,不只是自家钱银,还有村里乡亲的批银、信件、物品。侨批可说是与红头船相伴共存的物件。先是靠返家的同乡,后有了批信局,番客就是通过他们,以侨批的形式,向故乡的亲人寄送自己在异域他乡辛苦打拼挣到的钱,有时还会在侨批上附几句叮咛嘱托,或是相思之意。那个年代,海上险恶,潮人到了南洋又多是从事最底层、最劳累的体力活,家中老母、妻儿怎能不牵肠挂肚。交通不便,通信也不发达,何况是跨越重洋,远在异邦。于是,这侨批就成了许多人寄托对亲人思念的所在。日也盼,夜也盼,不仅为了随侨批而来的银钱、物件,更为了来自远方的一句“平安”。分发侨批的人所到之处,“有笑声,有哭声,甚至有骂声”,有无收到侨批的,侨批中银两多少的,几家欢乐几家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一两句极具潮汕乡土气息的话语,就将等信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无须冗述。

    及至陈仰穆的长子陈海国长大成人,他并没有到自家的行铺去供职。独闯汕头埠,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陈家大少爷的身份,好不容易得了个车夫的差事,后又因得到裕丰钱庄头家的赏识,“跳槽”当了批脚,终以“精、诚、信、勤”在当地商界立足。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多是因富家子弟不识先辈打拼之辛劳,挥霍成习所致。陈海国隐姓埋名,独自在汕头埠谋生,让他,也让读者了解了红头船带回的金山银山背后的辛酸泪。

    都说红头船驶向远方,乘风破浪,开拓拼搏,但红头船的故事却切不断家乡这片土地上苦苦守候的家人思绪。除了讲述陈、蔡、林三家父子在外事业的起伏,对于“家里的故事”作者也不吝笔墨。蔡雁秋初到陈家,面对的是一间陋室,后来丈夫被迫下南洋,她带着一双儿子一过就是十年。陈仰穆衣锦还乡时,她还住在那里,等候着十年来杳无音讯的丈夫。所幸,陈仰穆回来了,也成功了。可现实中更多的,是像网嫂、春嫂一样的人。新婚没过几天,丈夫就走了,从此一去无回,是客死他乡,还是另觅新欢,不得而知。“丈夫之于她,除了让她明白了一点男女之间的事,除了让她忘记当姑娘时的名字而由着全村人叫它春嫂之外,好像就没有再留下什么了”。船上的人是艰辛的,故乡守候的人又怎能轻松,“饶村女人的夜,有很多是不眠的,这十户有九户过番,女人们不是思夫就是想儿”。

    然而,即便幸若蔡雁秋,弥留之际陈仰穆仍身在暹罗,“遥瞻咫尺,远水孤云”。陈仰穆计划了十年的“告老还乡”,却在他带着五艘满载货物的红头船抵达饶村时,接到了蔡雁秋已入殓的噩耗。林云翥为蔡雁秋把脉后,那一句“仰穆他,怎还不回来……”道尽了故乡人渴望见上亲人最后一面而不得的无奈。

    有男丁,有女眷;有拼闯,有守候;不同的辛酸,不同的悲喜,才是完整的“红头船的故事”。

    针路图、仁和街或许不存在,但樟林港、潮海关、汕头埠,却是真真的风雨百年,还有“那一道用小木船搭起来的活动浮桥”。故事情节中出现的冲茶待客,过节祭祖,妈祖祈福,请食“霶霈”(丰盛的菜肴),潮汕民居独有的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木雕嵌瓷等等,甚至连潮汕地区近代史中的丘逢甲抗日保台前后逗留汕头,周恩来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抵汕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巧妙融合,读来真实得有如坐在潮汕乡间,某一座老宅的天井中,听老祖娓娓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针路图》—— 一曲红头船的喜泪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s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