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
感恩优秀的人,可以把古人的伟大事迹进行详细地研究,并把文化精髓传承下来,谢谢遇见!
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中了解到的,作者是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先生有一篇《为学与做人》的演讲稿,非常喜欢,让人思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人生几何,能真正地去领悟文学中隐藏的奥秘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梁启超先生,曾任清华学校国学四大导师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之通透,力赞老子,孔子,墨子,将他们称为“三圣人”,让人肃然起敬。而他对于养育儿女有着超出常人的厉害之处,也值得每一位父母去认真学习。
这本《大家小书》讲述了中国古代三位圣贤,从思想理念的分析,可以让自己对老子、孔子、墨子的事迹有一个大致了解。
老子其人:姓李,名聃,楚国人,在周朝做过“守藏史”,相当于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与孔子见过面,他有一个儿子名宗,曾为魏将,可知他离战国时甚近。
老子的学说:
1.道的本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自然,就是“自己如此”,不掺杂任何外界意识。
2. 道的名相从人的分别心而来,是有局限的,老子是不赞成的。
3.道的作用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创造与分享的状态。
老子的《道德经》像一部长诗,像一部电影,更像一个太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真是绝美啊!
孔子其人:名叫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甚微,教学甚早,年24岁丧母,已有门人助葬。孔子的政治生涯甚短,孔子游历甚少,算起来未曾走出今日山东、河南两省。孔子69岁开始删定:“六经”。
孔子见过老子,对老子评语:“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称老子为龙。
孔子学说:
1.出自《论语》《礼记》——为学、一贯忠恕、仁君子、礼乐、名,性命、鬼神祭拜。
2.出自《易》——神无方易无体,“易”就是变动,方生方逝,方逝方生,万物都在不断流动。《易经》被戏称为“万金油“,万人读易,万人领悟,万般人生!
3.出自《春秋》——孔子提出的小康与大同,主张和平,尊重民意。先有小康的过渡,才会有大同的展现,与现在社会情况如出一辙,可见他思想源远流长。
墨子其人:姓墨名翟,大略为鲁国人,约生于孔子死后10余年,先于孟子10余年,立场极端且毅然决然,墨子特别注意经济组织的改造,要建设一种劳力本位的互助社会。
墨子学说:
1.兼爱,非攻,节用、非乐、实力主义,实行主义。
2.墨子的经济学: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
3.墨子的宗教思想:天志、明鬼、非命。
4.理想社会:贤者之国,一步到达大同。
5.伦理学:知识论的三种获得方式,闻、说、亲。思辨的逻辑技能。
墨子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人,对他来讲,信一种理念,就要去实行,让人敬仰的伟大践行者。
梁启超先生对于墨子书写详尽,让人们对于这位圣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真是值得一读。
有幸遇见,不是偶然,是福缘,我喜欢这样不期而遇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