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赋权”这个词源于朋友介绍方刚的“赋权型性教育”,一直不太理解它的含义,直到翻阅了他写的书才有些许理解,还意外地发现“赋权”一词和积极心理学的有些理念是相通的,不仅适用于性教育,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1.赋权是有自我选择权
艾伦·艾格在老人院曾做过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我曾在《当我老了,可以选择怎样的生活?》详细介绍,不再赘述,查看文章可浏览网页https://www.jianshu.com/p/cbf2d7e92c57)结果表明,有更多选择权的实验组老人比控制组老人寿命更长。
有选择权意味着对自己生活有掌控权,我可以决定要做什么,要去哪里,以及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在这个越来越尊重“自我”的时代,“自主选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比如亲子关系,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安排,而孩子却希望父母可以放手,少管点。赋权就意味着父母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然而更重要的问题是,该如何赋权?
2.赋权不是弃权
有些人喜欢走极端,认为赋权就是让孩子事事自我决定,于是大撒手,什么也不管。赋权不是弃权,更不是放任自流。真正的自由一定是有规矩的自由,同样,真正的赋权也一定是有底线、有规则的给予选择权,并不是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别说孩子,就算是成人也不可能任性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赋权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争取权利需要勇气,承担责任更需要勇气,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负责的权利(以前曾写过《特权=责任》,查看文章可浏览网页https://www.jianshu.com/p/fb75aa703e87)。因此,在赋予孩子应有权利的同时,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要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遇到问题消极抱怨、相互推捼。
赋权,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放手”教育。那么,在家庭中如何放手,给孩子赋权呢?
1.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鼓励孩子自己去做。
吃喝拉撒这些生活琐事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理应由孩子自己去做。做得快或慢、好或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耐心和鼓励,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孩子获是自信的一大源泉。教育就是生活,会生活的孩子更自立,也更自信。
2.在事关重大安全的事情上,坚定地对孩子说“不”。
有些孩子天生胆大,什么事都敢去试,如玩火、玩刀等。有些孩子天生谨慎,新奇、陌生的事都不敢轻易尝试。不管什么类型的孩子,都要清楚而坚定告诉他需要遵守的规则,尤其是事关安全的事,当他违反规则时,温柔而坚定地说“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3.遇到有争执的问题,共同协调解决方案。
到底是读一本书还是两本书,看半个小时动画片还是1个小时,先写作业还是先玩耍等,这些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当亲子间遇到类似的争执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让孩子参与讨论,而不是被动接受你的决定。两者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孩子的心理感受却截然相反。记住:让孩子认同某个结果的最好方式不是直接告诉他,而是让他自己参与并说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