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篇旧文,写于周杰轮的新歌首发之际。
今天杰伦的新歌发布了,听完脑海里蹦出来的两个字居然是:幸福
今天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九章的标题是:主动选择幸福
今天听歌,随机刷到Eason的《我要稳稳的幸福》
这一天似乎都是与幸福有关的状态。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幸福这件事吧!
什么是幸福呢?
网上有几个很高人气的回答:
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就是幸福。
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小桥流水人家,晚饭有鱼有虾,空调wifi西瓜。你丑,没事,我瞎。
人到中年,幸福这件事,就变得很难于量化,当然每个人的定义也不同。
当然今天更想分享的是《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
想先讲讲这本书中关于幸福的话题。
本书作者是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他们不仅是硅谷创新者,同时也是知名的人生设计师。他们开设的人生设计课是斯坦福大学近几年极受欢迎的课程。他们认为,人生并不存在完美规划,却需要主动创造未来,而“人生设计”就是运用设计思维,发现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这一课程在大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实验中成效斐然,个人觉得对于步入中年的我们来说这本书也有很大借鉴意义,因为设计人生和选择幸福什么时候都不晚。
【1】不是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学会如何选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一个目标,那就是寻找:幸福。有谁不想幸福呢?我们既希望自己幸福,也希望身边的人幸福。
“在人生的设计中,要想让自己幸福,意味着你要选择幸福。”
“选择幸福并不意味着你许个愿就可到达幸福的彼岸了,拥有幸福的秘诀不是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学会如何选择。”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一个思维的误区,去重新定义“选择”:
思维误区:要想幸福,我就不得不做出正确的选择。
重新定义: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好的选择。
尝试着将“我追求的幸福目标是什么?”重新定义为“能带给我快乐和能量的源泉是什么?”将一个过去的初心,用设计思维重新定义,就能找到自己人生真正关切的东西,那可能就是你幸福的选择。
【2】给选择设限
我们常常将幸福感不强的原因归结为人生没有足够的选项,常常做这样或那样的假设。
“如果我有他那样的条件,我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我就是缺少机遇,上天没有给我选择的权利呀。”
……
但事实可能与我们所想的不一样,如果有了足够多的选项,那么你依然会纠结在那些潜在的可能性上,甚至会为了解每一个选项的信息而导致从而做不出选择。
如果选项过多,让你望而却步,无法做出选择,那么相当于一个选项也没有。
任何一个选项只有被选择、被实现,才有价值。
所以,给自己的幸福选项减减负吧!
【3】幸福的断舍离
当你对当前的选择心存疑虑的时候,不要纠结,果断放手。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尽可能将选择的范围控制在自己可以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上,然后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去实现它。
这一个过程中要专注,努力将自己专注于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的选择上。
这里分享书中的一个理念:
思维误区:幸福就是拥有一切。
重新定义:幸福是断舍离。
最后总结两句话,送给大家:
关注自己,完善自己,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
着眼于当下,听听自己的内心,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