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 2岁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青岛37度妈咪正面管教创始人。
正文:
很多妈妈都曾有过的经历,孩子跟着老人挺好的,跟着阿姨或者上幼儿园,都挺乖的,可一回到自己这里,各种粘人,各种腻歪,各种不配合。
这让很多妈妈表示困惑,为什么糟心的事都得我来!
这让我想到曾多次重复的蓄杯理论,孩子需要从妈妈这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有力量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当他闯荡一番杯子空了,回到妈妈这里充会儿电,又自信满满的探索去了。
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即使和妈妈隔着一段距离,悉心关注孩子的妈妈会发现,隔一阵子,宝宝就会回头搜寻妈妈的身影和目光,如果一回头和妈妈四目相对,这一瞬间就获得了力量,回过头去继续玩耍。
而有的孩子,玩一会就回过来找妈妈,仿佛永远不能自己一个人玩耍,总需要妈妈的陪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妈妈,多数是在玩手机,或者很投入的和别人聊天,孩子去了哪里,她过半天才会想起来四处搜寻。
妈妈是宝宝的充电器儿子两岁3个月,已经可以自己在客厅念念有词的玩耍很长时间,有时候我在他旁边看会书,有时候我在房间里面他在客厅,过一会,他就会来找我,拿着一本书,或者给我安排任务让我陪他一起玩。
我观察过一阵子,只要我每天有一个时段什么都不做,只是全身心投入的陪他做他想做的事情,我就能获得这样的恩典,在他醒着的时候,获得一小段自己的时光。
如果我一整天都忙于各种事情,家务,做饭,收拾,这样的恩典就会被自动收回去,即使主动要求自己的时光,也很难获得恩准。
这样的情况其实类似,孩子需要妈妈全身心的陪伴,而不是一边读书,一边还要担心锅子是不是溢出来了,而获得高质量陪伴的孩子,内心富足,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他知道无论妈妈在哪里,她都一直关注他,爱他。
妈妈是宝宝的充电器儿子很快就上幼儿园,我很关注他的安全感的培养。
其实,上幼儿园这件事的准备工作,从出生就开始了,指的就是安全感的培养,源自宝宝的每一次呼喊是否得到了及时的回应,源自每一次哭泣是否得到了“认同”,源自每一次情绪是否得到了足够的理解和释放。
所以我说,每一次小别重逢都需要仪式感,小到睡一觉醒来,大至下班回家或者幼儿园放学。
很多妈妈(包括我自己)都意识到很多时候宝宝入睡困难,其实,睡觉对宝宝来说,也是和妈妈的一种分离,他不舍得与妈妈分开。
每晚睡前分享都能让他意犹未尽,每次睡觉醒来都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在怀里多呆一会,下班归来,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当天的琐事,如果孩子愿意说,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如果孩子不想开口,那么积极的分享自己的见闻会让宝宝主动打开心扉。
每次的小别重逢,都需要花时间重建联结。这样花费的时间可能就是五分钟十分钟,但全心的投入会带给彼此莫大的满足,孩子空了一天的杯子得到了蓄杯,就不会一再的粘着你要求你了。
当然,我们可以给宝宝蓄杯的前提是,有能力给自己蓄杯。
一方面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就是要了解自己,满足自己。很多情况下我们接纳不了孩子的哭,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孩子的情绪释放触发了我们的某个按钮,反而引发了我们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情绪只能更糟糕。
妈妈是宝宝的充电器我对这件事情的的关注,始于儿子的午睡,有一天我外出回来,爸爸说,吃完饭读完书,两个人一起躺下,儿子玩了一会就自己睡着了,根本不需要各种反抗和挣扎。
而我陪着的时候,经常就是各种不愿意睡,各种磨叽,有时候真的是莫名其妙的哭很久,经常搞的我受不了。
我了解孩子的情绪也需要释放,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大部分的情况下可以陪着他,或者抱着他让他尽情哭完。可我自己休息不好或者自己也积累了情绪的时候,事情就比较难办,儿子哭的时候,时间一久我就是经常处于跟自己斗争的状态。
网络上有很多的文章,告诉我们接纳孩子有多重要,大部分的育儿书,也在讲,得到足够情绪释放的孩子,哭的足够的孩子,才是高情商的基础,可即使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还是很难做到接纳。
于是又一次回到照顾自己的重要性上面来。既然我们是孩子的充电器,那么学会给自己充电就变的尤其重要,在自己空杯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给孩子蓄杯的。
最近经常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唠叨妈妈照顾自己的重要性,满足自己需要的重要性,原因真的是我自己非常深刻的领悟到,妈妈花时间满足自己,真的是教育之路上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这件事情上,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