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做伪工作者》|吴军

《不做伪工作者》|吴军

作者: 牛小静律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2:16 被阅读0次

    今天我分享的文章是来自“得到”付费专栏作者吴军老师的文章《不做伪工作者》。今天我分享的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摘要,然后再谈一谈我个人从中得到的启发。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觉每天的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觉得每天都是处于疲于应付之中?

    如果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过去的一个月、一个季度或是一年里所做的工作和经历的事情,并且从中我们有哪些成长和收获。很可能你像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好像都白活了,一直在绕前辈原地打圈。

    有一个词语叫“chicken head”,意思是说像一只小鸡一样每天啄米,但就是没有成长。这也是我过去多年的真实写照。

    文章谈到:

    在google内,上述这种每天应付事务性工作的人被称为Pseudo |'sju:dou| Worker,直译出来就是“伪工作者”。这些人每天把自己搞得很忙,他们所做的工作可能也是公司里面存在的工作,但是那些工作(也被称为伪工作)不产生什么效果。

    2017年6月13日,雅虎被美国大型通信企业威瑞森(Verizon)收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雅虎,这个曾经被看作互联网代名词的公司,为什么会走到今天悲催的地步?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们来谈跟今天主题有关的话题:

    他们的员工做了太多的伪工作。

    他们不断地改版原有的产品,其实这些修改既不增加什么新的功能,也没有让人觉得更好用;另一方面他们很少开发出新的产品。

    如果到雅虎公司去看一看,在工作狂ceo梅耶尔的高压下,里面的员工每天也在认真上班,但是就是不产生效果。

    而google和Facebook则相反(要知道,如果你在这两家公司上班,你是不需要每天按时打卡上班的,你甚至可以在上班时间到家里去完成工作):

    (这两家公司)对于员工的评价不在于他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的效果。

    也就是说,伪工作者即便平时再忙,也要被淘汰

    李宗盛在《忙与盲》这首歌里写到:

    许多的电话在响
    许多的事要备忘
    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如此的慌张
    我来来往往,我匆匆忙忙
    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
    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
    ...
    盲的已经没有主张
    盲的已经失去方向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

    1)积极主动

    对于如何防止自己成为伪工作者,吴军老师建议:

    当我们因总也干不完的工作而焦虑时,不妨试试先停下来,重新梳理一遍手边的工作。主动站在对组织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当处于工作永远做不完的处境时,把那些最重要的完成了。试试看,这样你的工作状态会不会发生改变?

    就像《杀戮与文化》所体现的,在一种自由文化环境下孕育的军队总能占据优势,民主国家的公民兵比君主制度下的臣民兵战斗力更高。

    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权力空间,说了算的空间,才能释放攻击性,并把它转化为白色生命力,如热情和创造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空间,通常的情绪反应是“压抑”,你的攻击性就会转向你自身,伤害你自己的工作能力。

    捍卫自己的权力空间,让活力自然迸发,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2)未来强大的团队一定是给个体赋能的团队

    对于如何防止员工成为伪工作者,吴军对管理者给出了这样的一些建议:

    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组织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去工作。这样他们在做不完的工作中,才能动脑筋去寻找那些对组织最有帮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简单应付上级指派下来的工作,然后交差。在一个知识型学习型的组织中,管理者不可能对员工事无巨细,因此员工的主动性很重要。

    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他们自己。

    反过来讲,把自己的时间用于完成大量的伪工作,其实最坑的是自己,因为那些伪工作做得越多,个人进步就越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在很多国有企业中,有大量这样的伪工作者。

    最后,对于管理者,其实也存在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对整个组织能否有效运转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有些时候需要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发现,舍弃一些事情也未尝不可。

    再宽泛地讲,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也是不断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其实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

    我在想,多少年后,所谓的“铁饭碗”可能只是社会对你的最低保障。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一手打造了全球最强战斗力的美军特种作战司令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Stanley Allen McChrytal)在总结自身的实战经验后,写了《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这本书。这里阐述到:

    在错综复杂的新生态下,预测已经成为不可能,战场的态势转换太过迅速,战斗力的关键已从控制——命令式转变为赋能——分布式。

    关于分布式和给个体赋能,这里还有一个例子:互联网时代的“维基百科”,靠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和网络上各类业余爱好者的自发参与,干掉了存在了上百年《大英百科全书》。

    3)让你成长最快的,往往是最难解的那道题

    也正如吴军老师所说,在互联网公司里,永远不可能有把所有工作做完了的时候,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快,这和微软那样的传统软件公司情况不一样。

    这其实也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活和学习也一样:这是一个动态跌代的过程,新的问题总是不断地涌现,每一个问题似乎都有必要立即解决。拿我自己来说现在我自己的书单里还列着十几本没有读的书。

    因此不存在一个把问题清单或是学习清单清空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十,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最聪明的人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

    拿学生时代举一个例子,我们身边曾经有这样的一些同学,他们每天勤勤恳恳,把老师布置的每道作业都会按时完成,但他们的成绩总是处于中下游。
    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重复做那些简单的题目上,而面对自己惧怕的难题总是绕过,不肯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攻克它。于是他们的水平永远处在那个位置。这样的人,就是上面所说的“chicken head"。

    4)想要做好事情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少做事情

    送走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在信息爆炸,社会跌代加速的今天,多做事早已不是什么最优秀的品质了。

    辛苦,并不代表着努力。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父母在教育上不可畏不辛苦。但试问,我们这样做,真的能让我们的下一代适应未来的社会形态吗?

    当我们认知存在缺陷,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最近,我在和儿子相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改变。原先,我总是按照我的父母曾经要求我那样,给他设定很多要求。但现在我改变了原先的做法,在不违反一些”红线“原则的情况下,所有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作决定,自己去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是我自己省心了不少,二是他有了自己的活力和做事情的意愿,而不再是父母的牵线木偶。

    这个道理其实还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我们知道的很多道理都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应用得越多,这些道理对我们就越有帮助,就越能切切实实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而不至于”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伪工作者》|吴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ef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