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加
互联网.JPG读吴晓波的《腾讯传》,其实就是在读一部中国的互联网史,在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大时代里,作为最普通的用户,也算是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
1
尽管现在做的是IT相关行业,但我接触电脑应该算是比较晚的。那还是上了大学之后,从小县城走到了大城市,才算是真正的解除了电脑。
那时候大学校园机房里的几台电脑甚至还是dos版的,我懵懵懂懂的在黑色的屏幕上输入了几个单词,然后刷出了好多行更多的单词,感觉很神奇的样子,就是不知道可以用来做什么。也就只好用来练练打字。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自己打字速度和准确率的飞速提高,并不是因为在机房里的勤学苦练,而是得益于聊天室和QQ的使用。那时候流行的还是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由于自己并不常常去网吧,所以总有那么一点后知后觉,等到我常常去的时候,聊天室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QQ成为大家聊天的主流英语。
那时候基本上是聊一次天申请一个qq号,后来慢慢就固定下来了,我现在用的qq号已经十几年历史了,并且那个网名再也没有改过。腾讯传里描述的好几个故事,记忆犹新,蓦然回首都要惊讶于时光的飞逝了。
2
MSN对QQ的冲击绝对应该还是很大的,参加工作之后,我qq慢慢用的就少了,再加上那几年我们正和几个国际知名的IT咨询公司合作密切,受他们的影响流行起了MSN,就像吴晓波在书中说的,当时我们也的确有那么一点觉得qq就是小孩们玩的,不适合我们上班族。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拾起了qq,慢慢疏远了MSN,直到突然有一天发现msn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切对于我们用户来说,仿佛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看了背后的故事才知道原来是有那么一场惊心动魄的商战。
3
开心网的偷菜和抢车位游戏应该是从上班族流行起来的,那时候有一段时间里我们办公室的几位同事天天玩的不亦乐乎,到了后来有了各种外挂,自动帮你去收菜帮你去种植,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起来。
也许就是这时候腾讯的偷菜开始流行,那才是偷菜游戏真正的爆发,老人小孩学生白领都被卷入了进去。当时就觉得,腾讯真是一个山寨大师,谁做的好就学谁,然后做的比你初创者还要好。
拥有这么庞大的用户群体,再这么玩,谁能玩得起啊。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了,也的确如此。
4
作为一个总是喜欢使用各种互联网工具的人,我接触微信算是比较晚的,我身边几个对这些新东西不怎么感冒的人都发起朋友圈了,我手机上还没有装微信这个软件。
因为我一直在玩米聊,真是你的朋友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因为当时我们那个小团体的朋友都在玩米聊,觉得这两款软件功能差不多,既然先玩了这个了,就没有必要玩那个。
以至于后来闹出了微信聊天要收费的风波,我还发微博嘲讽,收费的那一天也就是这个软件完蛋的那一天。应该说幸亏没有收费,后来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发朋友圈了,我也慢慢的随大流转向了微信,淡出了米聊。
5
打败新浪微博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博。这话说的有几分哲理,当年我是用了一个通用软件,一条微博可以同时发到搜狐、新浪和腾讯三个平台,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决定放弃另外两个平台的微博,专心玩新浪的了。
当然后来微博也不怎么玩了,因为在微博上互动的朋友后来都转战朋友圈了,不过通过那次玩微博也算是认识了很多朋友,开阔了眼界。
腾讯在微博上的确没能够打败新浪,而通过微信却赢得了战场。不过小马哥对吴晓波说的微博战争已经结束的话可能有点早了,新浪微博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潮,这两年又重新回归,也算是创造了奇迹。由于属性不同,微博仍然会有自己的战场。
6
通过书上的几个小故事,回忆起了当年卷在其中的经历,那时候应该是由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用户有着这样的感受。可以说是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个历史。
那又怎么样?之前读吴晓波的另一本大作《激荡三十年》,很多人觉得,如果回到那个看似遍地是黄金的年代,自己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事实证明,没有那么容易,成功的永远只是那一小部分人。
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这样,就像互联网的这20年,事后重读当年的故事,何尝又不是充满了机会,只是当时人已在局中,只能被动的跟随潮流。只有站在更高层面去观察实践的人,才能获取真正的成功。
7
每个年代都是这样。抓住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