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切忌让“讨好型人格”伤害到自己

切忌让“讨好型人格”伤害到自己

作者: 有智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3:01 被阅读0次

    周末时分的清晨,还在酣睡状态的小编被一阵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睡眼惺忪间,听到电话那头的晓晨语气低沉,她不断诉说着同样的话题,为什么自己会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

    在小编的印象中,晓晨是一个特别会替别人着想的人,有时候,她的细心和付出,让她更像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时常有朋友找到她,请她帮忙,即便这件事很让晓晨为难,她也会接受下来。“不帮忙显得多不好,如果因为这样而失去一个朋友,我会很难受的。”“只要我对别人足够的好,别人也一定会这样反馈我。”这两句话,成了晓晨与朋友相处时的座右铭。

    记得那会,晓晨和小编闲聊,聊到了自己很多的过往,她说她的母亲是一位性格强势,甚至略带偏执的人,她的童年并没有幸福感。孩童时的她,也和别的小女孩一样,幻想自己是一位公主,留着长长的头发,穿起漂亮的裙子。而晓晨的母亲却严厉禁止,所以,她顶着一个男生头,度过了她的童年。母亲的强势,也让晓晨变得畏首畏尾,她时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害怕和母亲说话,也从不和母亲交流内心的想法,因为一旦她无意间说错哪句话,母亲就会板着脸,大发雷霆。

    偶尔,她也会反抗,也想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读大学的时候,她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冷淡,每次回家,母亲对她总是“挑三拣四”。两个人便发生了争吵,晓晨控诉母亲从未关心过她。而母亲给晓晨的回应是“从小是谁把你带大的,没有我,你能长这么大吗?没有我,你能吃饱穿暖吗?你还要我怎样关心你。”这样的话,让晓晨不再据理力争。

    在这样一个原生家庭里,晓晨是缺爱的,她渴望童年缺失的爱,能够从别人身上得到补偿。于是,她形成了这样一种不懂拒绝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过度敏感脆弱,他们的自我边界模糊,也正因为如此,让认为或者是希望别人也跟自己一样没有边界。他们有着非常的同理心,经常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但别人的感受。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打破人与人间的交流界限而容易和一些人变得比较亲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痛苦。

    他们总以为被讨好对象能够理解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讨好对象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需求时,他们会付出更多的讨好,而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是否带有自己主观臆想。

    讨好型人格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自己而满足他人,但长此以往下去,会给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自我的表达与人际交往,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甚至有时会误解他们“讨好”的初衷。

    改变“讨好型人格”对拥有这种特质的人今后的生活有特别大的意义,那么该如何改变呢?

    首先,从最根本的出发,停止讨好任何人。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会非常在意别人或者用在意别人而达到自己的某种需求,但是,这种方法只会让自己活在患得患失当中。要明白,不讨好别人的意思是说要用一种正常的方式去和别人交往。该做什么的时候还要去做,应该帮助别人的时候还是要帮助,只不过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是愤怒,该拒别人的时候也要果断的拒绝而不要有任何的负罪感。

    再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富足。人往往在没有什么凭借的时候才会变得依赖别人,而“讨好型人格”之人会将这种依赖变成讨好。因此,“讨好型人格”之人要不断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富足,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自己的心有依靠的地方。

    最后,经常与自己对话。“讨好型人格”之人长期处于一种用“讨好别人”来麻痹自己的状态,沉迷在过度关注他人需求的状态中,因此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并不是由内而发的自主行为,而是希望以此换取他人关注的被动行为。所以,拥有“讨好型人格”之人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跟自己对话,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非从别人的满足中使自己满足。

    人生是个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的过程,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更好的认识他人,对于“讨好型人格”之人来说,要更多的关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最终摆脱因“讨好型人格”而使自己长久以来屈就的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忌让“讨好型人格”伤害到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m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