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14篇《小雅 裳裳者华》

《诗经》学习第214篇《小雅 裳裳者华》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1-15 18:56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14篇《小雅 裳裳者华》

    原文阅读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译文参考

    花儿朵朵在盛开,叶儿繁茂长势旺。

    我遇见了那个人,我的心啊真舒畅。

    我的心啊真舒畅,于是有了安乐的地方。

    花儿朵朵在盛开,鲜亮艳丽黄又黄。

    我遇见了那个人,他的服饰有文章。

    他的服饰有文章,于是有了喜庆的排场。

    花儿朵朵在盛开,有黄有白多娇艳。

    我遇见了那个人,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

    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六根缰绳光滑又柔软。

    要向左啊就向左,君子应付很适宜。

    要向右啊就向右,君子发挥有余地。

    因他发挥有余地,所以后嗣能承继。

    字词注释

    (1)裳(cháng)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美盛的样子。

    (2)华(huā):花。

    (3)湑(xǔ):叶子茂盛的样子。

    (4)觏(gòu):遇见。

    (5)之子:此人。

    (6)写:通“泻”,心情舒畅。《毛传》:“输写其心也。”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

    (7)是以:因此。

    (8)誉处:指君臣处于美好的声誉之中。《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声誉之美而处之兮。”一说“誉”通“豫”,安乐。

    (9)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浓艳的样子。

    (10)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一说为“纹章”,服饰文采。

    (11)骆:黑鬃黑尾的白马。

    (12)六辔(pèi):六条缰绳。

    (13)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14)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

    (15)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宜:安定。

    (16)有:取。意为取用他们。

    (17)似:当为“嗣”之假借,继承。

    诗歌赏析

          《毛诗序》以为本诗“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朱熹《诗集传》以为此系天子美诸侯之辞,用以应答那首天子会诸侯于东都讲武时诸侯美天子所作的《瞻彼洛矣》,验之于诗,此说可通。

            不过,从整首诗轻快而略带跳跃感的节奏中可以看出,诗作者对所遇对象充满了赞美和怜爱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妨将这首诗宽泛地理解为对相悦者的歌颂赞美之诗。

              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诗前三章是结构相似的重调,每章的前两句写花起兴,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再到“或黄或白”,将花繁叶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来,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无比欢娱。而“我”所遇的“之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首章里,诗人只写了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心中烦忧尽泻,充满欢乐。是什么样的人使得“我”如此欢悦?诗第二章给“之子”一个特写镜头,这个镜头没有对准他的面部,也没有对准他的眼睛,而是对准其服饰:“维其有章矣。”这样的叙述中渗透着赞美之情,因为服饰之美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

            至此,诗人仍觉不足,又将目光转向全景,在第三章写“之子”的车马之盛,“乘其四骆,六辔沃若”,何其风光,何等气派!如此一层一层推进,在形象的跳跃式叙述中显示出欢快的激情。诗若就此打住,便显得情感过于浅直,而且缺少了雅诗中应有的那份平和与理性,于是诗第四章从节奏和用韵两方面都变得舒缓起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从左右两方面写君子无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赞美有了理性依据。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两句总括全篇,赞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以平和安详作结。方玉润《诗经原始》谓“末章似歌非歌,似谣非谣,理莹笔妙,自是名言,足垂不朽”,极是。

            整首诗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读来兴味盎然,且无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裳裳者华 》学习的反思探讨

          《诗经》中的花草树木都焕发着盎然的生机,呈现出蓬勃的生命色彩。其中,还有一类诗歌,即使是写忧伤的心情,但是用来起兴的植物依然有着鲜艳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

            如《唐风·杕杜》写的是“独行踽踽”的感伤心情,诗中所写的景物却呈现出盎然的生机。诗中写道: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有杕之杜,其叶菁菁”,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独立的赤色甘棠,有着茂盛的叶子。甘棠茂盛的叶子是周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周人眼中独有的审美对象。

          《小雅·裳裳者华》是对所喜爱人之间情谊的讴歌,诗歌将人的活动置于一个鲜花盛开的诗化背景之下,“裳裳者华,其叶湑矣”“裳裳者华,芸其黄矣”“裳裳者华,或黄或白”。几个反复的咏叹,写出了在茂盛的枝叶衬托下,黄色和白色的花鲜艳盛开的景象。即便是内心充满了忧伤也要用这些有着饱满生命力的鲜花来反衬。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诗经》中的顶真式叠句

            古代歌辞文本中有一种特殊的句式,是由顶真这种常见的、民间和文人都喜欢使用的修辞手段结合重叠的修辞手段发展而成的一种形式比较固定的句式,可以称为“顶真式叠句”。

              顶真和叠句起源很早,《尚书》、《逸周书》等先秦古籍中就已出现了大量的顶真句式,单纯的叠句则相对少见,且多为感叹句,如《尚书·益稷》“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庄子·大宗师》孟子反、子琴张相和而歌“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等,或为日常口语中的感叹,或为歌唱中的复唱部分,均为口头表达的实况写照,文献中之所以少见,当与记录有关。

          相反的情形是:与顶真配合为用的叠句异常丰富,在《诗经》这部音乐生活的歌辞总集中随处可见,并且叠句与顶真的结合业已构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格式,如:

    《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墉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邶风·匏有苦叶》末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齐风·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以上为“顶真式叠句”的完全形式,《王风·中谷有蓷》、《丘中有麻》,《魏风·汾沮洳》、《园有桃》,《郑风·叔于田》亦属此类。另有不完全的形式: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魂。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邶风简兮》末章“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末二句虽非顶真,然由前句变化而来。相反,《陈风·墓门》却纯用顶真: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雅》、《颂》中亦有顶真式叠句,如:

    《裳裳者华》: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车辖》第五章: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六月》第三章后段: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以上为《小雅》中的诗篇,前四例为章内顶真叠句,或启尾声或承歌首;而《鹿鸣》稍有不同,全诗三章章八句,为前四后四两段结构,顶真式叠句用于首章段间,同时起换韵作用。

    参考资料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0月

    《乐府歌辞述论》,崔炼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7月

    《先秦文艺思想史》,李春青 主编;李山;过常宝;刘绍瑾 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14篇《小雅 裳裳者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p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