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心理
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是发烫的灵魂。

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是发烫的灵魂。

作者: Split梵高不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15:47 被阅读420次

文/SPLIT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记得在自己刚开始做公号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有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叫做split梵高不先生?怎么说呢,因为是个体账号,所以主观意愿更强一点,更想做自己喜欢的。split就是分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不管你的人设是怎样的角色扮演,我们都具有双重的两面;而文森特·梵高,我从未掩饰过对他本人及作品的执念和喜欢。

每当我向身边不知梵高其人其画的朋友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就先激动,却又找不到确切的、定义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不一样。就像你童年看到飞蛾扑火被焚的画面,会给你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梵高,他生下来,画画;他死后,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

关于梵高的文章太多了,深刻的,精辟的,还有令人感动的余光中先生翻译的《梵高传》。我再来写梵高,并不是其画被过度炒作大热后的附庸风雅,也绝非再去强调他身上的各种标签,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代表等。就是忍不住,手一抖,键盘敲打,还是想写点什么吧,为一个我所热爱的梵高。

这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样,如果有位画家看到的色彩和别人不同,其他画家会说他是“疯子”。

                 《罗纳河上的星夜》 /  荷兰 · 梵高 油画 奥塞美术馆

简单的介绍一下,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19世纪中叶的画家,和法国的莫奈同属印象派代表人物。在他37岁那年,在一片麦田中,用一把左轮手枪,和这个世界告别。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长期以来生活的不顺内心的压抑,导致精神崩溃开枪自杀;一种是死于小镇少年的误杀。尽管他的死饱受争论,但一直以来都是其一生传奇中毋庸置疑的最后一章,因为公众热爱那些画面,这是他艺术道路的荆棘之冠。

学过画画的朋友都知道,在初学期间我们都会被老师洗脑,然后安利几个画家,举例最多就是梵高和莫奈。我不否认最开始是被动的、莫名的就喜欢上了梵高,至于理由,离不开老师的灌输。还在某宝买了《星夜》、《向日葵》、《鸢尾花》的复制品挂到了床头,以此标榜自己是学艺术的。到后来随着学画的时间越来越久,认识了很多画家之后,我便对他不太感冒了,还故意的告诉自己,名画家都只是有点名气而已,只有不懂艺术的人才会下里巴人的夸。然后开始喜欢起了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塞尚…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想法还真的是夜郎自大。

                  《十五朵向日葵》 / 荷兰·梵高 画布油画 阿姆斯特丹美术馆

直到高考结束的那年暑假,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捣鼓开了一家美术培训班,起名叫星空画室,开始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专业选了设计,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外出考察,都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人物了解和作品接触。关于他的一生,充满了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还在与巨大而暴戾的精神疾病苦苦搏斗,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他活的并不出彩。可他身上确有一种极端情境里的理想主义,现实如此艰辛,去做一个有情怀的梦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麦田》 / 荷兰·梵高 油彩画布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很多人都喜欢收快递拆包裹所带来的快感,特别是那些让你惊喜的意外,我也不例外。去年的初夏,也就是现在这个点儿,我收到了一位异性朋友寄给我的快递盒,里面放了一本书《梵高手稿》,扉页写下了一句话:“热爱,就亲身接触他!”看到后我就会心的笑了,就像要好朋友之间的心照不宣。没错,如果你想试着走近他,只有读他的书信,欣赏他的手稿,才能真实的感受他,而不是深陷在那些传记作家精心架构的语言漩涡,好比透过隔热玻璃来观察,活生生地将画家的喜好习俗隔远在一个普通人无法理解的高度。

精神不会死去,只是睡着了。

                  《星月夜》 /  荷兰·梵高 油画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他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因为他生前只卖出了《红色葡萄园》这一副画。他的艺术知音惟有自己做画商的弟弟提奥,这也是梵高一生最为幸福的事。弟弟提奥是他经济上的唯一资助者,也是艺术上的唯一支持者。在他和弟弟的来往书信中,他写道: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他活的很孤独,他所追求的艺术审美,对于那个时代来讲,实在是太超前了。他的生前一直颠沛流离,三段爱恋终成空;他画的画,一直无人问津,他用剪刀剪下了自己的左耳,源于那些不为旁人所理解的痛苦。人们嘲笑他是个疯子,就像哥哥在《霸王别姬》中的饰演的程蝶衣一角儿,对爱的追求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被说道“不疯魔不成活”。而在梵高十年的艺术生命里,他创作了近千幅作品,对于一个油画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除了那具有故事性的传奇人生和众人皆知的星月夜油画。或者,对我来说,对他的喜欢更多的来自他的人生态度。他如一个偏执又孤独的行走者,通过每幅画作的笔触和色彩去表达他的炙热。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活的酣畅淋漓,鲜活真实并无比渴望生活。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生来就是孤单。不管你拥有什么,但人生只有一次,去做你喜欢的事。

附几张我超爱的图:

                        《神奈川冲浪里》 /  日本 · 葛饰北斋
                          《呐喊》 /  挪威  爱德华 · 蒙克
                          《冲浪里·星月夜·呐喊》/  现代 融合

往期杂文:

为什么我们要对“性”三缄其口?
别老拿直男癌说事儿了,这世界也不缺女权婊。

相关文章

  • 2017-09-17

    害怕孤独的人 有发烫的灵魂

  • 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是发烫的灵魂。

    文/SPLIT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记得在自己刚开始做公号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有问过我一个...

  • 孤独的人有发烫的灵魂

    趁我们还年轻 还有很多路要走 嘴角充斥着说不出道不尽的千言万语,是我现在的状态。我似乎开始体会到那种因为想要与众不...

  • 孤独的人都有发烫的灵魂

    你说你喜欢每一座城市 都是一句晚安 “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

  • 听说孤独的人,有发烫的灵魂

    不知何时,我们就忽然的长大了。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丝毫提示,孤独感就成为愈演愈烈的味道。 人生这趟火车,不知最终会...

  • 拥抱孤独的人,有发烫的灵魂

    文/见鹿 1.孤独,听起来好像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东西,其实孤独是奢侈的,那是给有梦想的人准备的礼物;一个人的孤独不...

  • 发烫的人生容纳不下孤独的灵魂

    粟喜欢照相,喜欢自拍,还好摆渡文字。 她是个特别爱时尚的女孩,她那个小小的家里,无一不流淌着时尚的气息。她的那些写...

  • 随笔,害怕孤独的人,有发烫的灵魂 - 草稿

    1:坏脾气的消失,可以准确地反映智慧的增长。(by 尼采) 2:我也说不准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你什么样的风...

  • 发烫的灵魂

    01 这本书让人恶心的想吐。炸成碎片的房子和已经埋葬的孩子们遗漏的小腿,被打得头破血流的妻子和喝酒抽烟指节咯咯作响...

  • 《海上钢琴师》孤独的人有发烫的灵魂

    他是孤独的 他是遥远的 他是绽放的 他是唯一的 他有个特别的名字 1900 这部时长169分钟34秒的电影 将近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是发烫的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py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