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于大学生的在校生活和成长,您要怎么规划和建议?
答:大学可以说是人生分水岭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养成一些可以持续终生的好习惯,那就会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人的成长就是习惯养成、并反向塑造行为的过程。
几乎所有先贤伟人都有自我攻伐、层层蜕变的经历,最典型的就是曾国藩。
曾公少时愚笨,考上进士入京时血气方刚且嚣张跋扈,凭的就是狠厉之心戮力打磨自身,写日记自省,行军打仗也手不释卷、精进功课,最后靠“结硬寨打呆仗”把太平天国困死城中,得全大功,身在巅峰又取舍有道、功成身退,最终成为彪炳千秋的完人。
这是通过点滴习惯的累积生生把自己雕刻成完人模样,一套心法一以贯之,“结硬寨打呆仗”用于功伐自身当然也是无往不利。
我自己与曾公境遇相似,切实仿效,习惯锻炼,则身体健康、效率倍增;习惯记录,不管是记录时间还是记录言行,则克己自省、谨言慎行。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何把自己雕刻成希望的样子,本质上就是这大大小小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即成,则又可以慢慢累积成运气。
科学方法就是重积累、可证伪、可重复,曾公之所以从资质一般的普通人成为千古标杆,就是因为他用的一套自我成长的科学方法,每天记录,每日自省,我现在最喜欢做的事之一便是对着时间记录复盘总结,找寻深藏于其中的规律,发现不足,戮力攻伐,这是一个极其美妙、令人上瘾的过程。
通过记录可以看到时间的去处,努力的痕迹,以及积累的威力。
我们当下的每一种思维、每一个想法、每一种言行都是过去所有经历叠加的外在体现,这会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发现成功的逻辑,起作用的条件,以及快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加以吸收;还有导致失败其间的原因,欠缺不足之处,可以警戒吸收的教训,一切都是让成长更加精准、更有效率,提升雕琢自身这种精细活的成功概率。
由此可知,不仅是“学如逆水行舟”,整个人生雕琢更是!
不停的努力、积累也只能是更大概率的不掉队而已。
不停反省的好处之一是对身体意识的把控颇为自如,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比方说对手机就不会形成依赖,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工作,手机只是通勤或是碎片时间学习的补充性工具,我每天都会留出放空发呆的时间,在移动端普及,手机已经进化成人类的器官时,每天这么一段没有明确目标、就单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时间显得弥足珍贵,除了经常会想象未来世界的模样,还会回想记事以来的桩桩件件,然后就会发现,经常会有灵感或者对智慧的体悟。
认识越深刻,就会少些焦躁、自负,多些感恩、庆幸,并愈发的谨小慎微、谦卑礼逊,对人生保有最大的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人生本质上就是把自身当产品一样经营,习惯养成就意味着相对大的时间周期,经年累月的持续本就是稳定输出,代表着信誉,别人需要刻苦努力才能掌握的技能,我们如果已经内化成习惯本能,在时间的加持下就会变成相对明显的优势,而诸多好习惯的叠加会大大增加复利效应爆发的概率,这不就是运气么?!
其他人是一点积累等待机遇,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多种积累,抓住机会的概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持续的运气,终有一天会成为气运,那就是真正的大势已成,不可阻挡。
成长的逻辑清晰可见,时间去往何处可以看出大概的人生走向,分秒投入就是点滴积累,像曾公那样以科学方法雕琢自我,持续不停,终有所成。
明晰积累的重要,正视它,善用它,人和人的差距,就在那滴答滴答的分秒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