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哪一天呢,一定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在简书浏览,忽然,一个词频频在他的文中出现,“意象”,前一天一定是个阴霾的天气,我恰恰就到了他的地盘,那是一块宝藏地,满目苍松翠柏,一条小溪从山上流淌而下,行走在一条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耳畔流水潺潺,夹岸桃花开云蒸霞蔚。
寻虎老师把我拉进了他的美学美育群,我不由得想起这么一句话,忽逢桃花林……
老师讲,哲学思想,美学原理,哲学是总称,美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
黑格尔,美学,如闻天书。
我这个退休的老年人,从美感到美学,以及审美,从此也就与美学有了千丝万缕的一种关系。美学、美育,与我,开始耳熟能详了。
昨天,寻虎老师特邀美学博士李国政作《美学与“我”》的讲座。
美学虽然不会帮我们解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不会帮我们避免FJ失事,甚至不会帮我们治疗XG病毒,但美学对我们的意义有二:第一,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觉地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第二,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培养自己对于人生进行理论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美学能给人带来人心灵的慰藉,甚至给人带来一种救赎。
真如老师所说,只有极少数人一生会遇到一次美学……
蝴蝶在流连,蜜蜂在飞舞,暖暖的阳光照耀下,一幅幅如画的美景,在一一呈现。
想起《桃花源记》里一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抬头看远处,那一片桃花正灼灼开呢。
分析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及它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
答:(1)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
①“意象”的发展
意象说源于魏晋时期王粥的“得意忘象”。随后在谢赫的六法说中得到深入发展。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主张画家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还要表现于物象之外的“气”,使艺术作品产生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另外,谢赫还提出了取之象外,即画家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而要突破这个有限的象,要从有限到无限。再后来经过刘勰等批评家的共同闸释,“象”终于转化为“意象”,包含着意和象、隐和秀、风和骨等多种规定性。简言之,意象成为形象和情趣的契合。到了唐代,“意象”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诗歌中。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②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郑板桥胸中之竹,己不是一般竹子的形象,而是一种坚强挺拔、不畏风雨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形象。当行子的形象被赋予这样品格的时候,它己变成了一种意象。简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
(2)“意象”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
①意象对当代影视理论的作用
意象可以和当代影视艺术理论结合。通过对单一意象呈现,或把各种意象组合起来呈现,形成电影语言的一种民族艺术特色、比如马致远的著名的元曲小令《天敬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词相当于一个镜头或画面,其组接具有电影蒙太奇的诗意效果。
②意象对当代艺术本体论的作用
基于“意象”的艺术理论可以帮助当代艺术解决艺术本体论地位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当代的艺术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当代文化理论问题。充分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优点,如“意象”理论,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或创造自然、心灵和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优点的艺术和艺术理论,为现代艺术找到新的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