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由《出师表》教学想到的

由《出师表》教学想到的

作者: 叨叨魅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3:46 被阅读0次

        文言文教学,这个学期以来一直在撕扯着我以及我们。很多语文教学的书籍、很多语文学科的讲座,都告诉我们,“文”“言”分离的现象是文言文教学的歧途,应该尽快迷途知返,走上“文”“言”融合的正道。然而,知易行难,在考试的现实窘境下,很多语文老师依旧要扎扎实实地教好文言知识,只有完成了这项任务,老师们心里才踏实,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也陷入了“老师不逐句翻译,这篇文言文就觉得没有学”的认识中。

        在一班了解上课进度,学生说老师给她们已经上过了《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可是,紧接着就有很多学生要求重新上《出师表》,理由是他们感觉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我质疑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是个什么状况,他们说不会翻译,对文章的内容似是而非,好像看懂了,但说起来又貌似啥都不知道,这让我哭笑不得。

      《出师表》是挺难的,但我个人觉得,对于文章大意的理解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障碍吧,尤其是对于一班学生而言。为了验证我的预测,今天在二班我进行了尝试。在读了三遍文章之后,提示学生读准读好还要读得有效。所以,要求学生合上课本,来说说在文中诸葛亮都提到了哪些事。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虽然没有翻译,但他们已经读懂了课文大意。

由《出师表》教学想到的

那么,这就告诉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一句一句地对课文进行翻译。想想自九年级以来,我的文言文教学也真是没有逐句翻译过,但近日练习题中的一些课外文言文,据调查,学生也是基本可以看懂的。

        再次回到开头的问题。本学期教研组的一次议课,最后话题的落脚点是:文言文到底怎么样教。一些老师意识到了“文”“言”分离的现象,想要扭转。但有部分老师坚持一定要在课堂上打好文言知识的底子,底气十足的原因在于考试是老师和学生都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我想,我今天的实践,证明了“文”“言”分离的教法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言”的学习的确重要,但一定不是必须要单独提出来大张旗鼓地进行学习的,随文学习之后,夯实文言知识的方法还有很多。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关注“文言”,更要关注“文学”“文章”和“文化”。

相关文章

  • 由《出师表》教学想到的

    文言文教学,这个学期以来一直在撕扯着我以及我们。很多语文教学的书籍、很多语文学科的讲座,都告诉我们,“文”...

  • 由教学《天窗》所想到的

    今天,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并由此让...

  • 由教学相长想到的……

    教学相长的含义和出处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由课堂教学所想到的

    在上一学期,有一段时间,三年级六班的刘思言老师,因病请假,由我来暂代三年级六班的语文课。 一天,我...

  • 由《怪作家》想到的写作教学

    《怪作家》这本书讲的是作家是一帮很古怪的家伙。比如:席勒写作时,会把双脚浸在冷水里,为了不让自己发困。爱伦坡...

  • 由教学《敬业与乐业》而想到的

    今天给孩子们上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感悟颇多。 本文是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邀请...

  • 《出师表》教学设计

    我讲《出师表》第三课时,第三课时计划设计这样两个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2、...

  • 【教学设计】出师表

    24 出师表 设计人:赵集周国新 【教材解读】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

  •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诸葛亮是中国人民心中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模。“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诸葛亮的...

  • 【教学随笔】由《愚公移山》所想到的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今天领着学生复习《愚公移山》时,一下子想了很多。 最早读这篇文章,应该是学生时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出师表》教学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u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