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县城往事

县城往事

作者: 生活忙碌的猪 | 来源:发表于2023-11-05 09:27 被阅读0次

小时候,隔壁搬来一家人,一个离异母亲带着三个女儿。日子久了,街坊们把她们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她们来自乡下某个小镇,母亲是镇上草台班子一员,生了三个女儿,重男轻女的老公出轨在外面生了儿子,就和她离婚了。她为了不让女儿受委屈,自己带着三个女儿来县城谋生活。

听起来应该值得同情吧,结果完全没有人同情她们,反而充满敌意。

首先她是草台班子出来的,虽说是乡镇土老冒歌舞团,但底子摆在那,比起周围其他女人,她相貌姣好,身材苗条挺拔,还能歌善舞,这条件在当时就能秒杀一大票小县城的中年妇女们。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她来我们家玩,给我们一群小孩表演当时很火的一首歌《逛新城》,歌颂西藏发展的一首很欢快的歌曲,原本是一男一女二重唱。她独自一人边唱边跳,很好听,让没见过世面的我开了眼。以及当时超流行歌曲《爱拼才会赢》她也唱得极好。

她还会下象棋,好像比较厉害,因为街坊里没几个男人可以赢她。为什么说男人没几个可以赢她,因为女的没有一个会的,连对战的机会都没有。

单身、美丽、有才艺,又毫无社会地位的女人,只会成为其他女人们警惕与可以轻易践踏的对象。现实的男人们一边想招惹她,一边又会因为她的三个“拖油瓶”虚情假意。女人们为了让自己的男人对她印象糟糕而极尽可能的诋毁。

毁掉一个女人又快又便捷成本又低的方式就是“造黄谣”。

很快“黄谣”就来了。

她三个女儿长得很好看,特别是大女儿,身材高挑苗条,肤白貌美,气质出众。因为生计很早就外出打工。当时老家这边外出务工基本是去广州深圳,而那边的氛围真是造黄谣的温床。如果一个丑女人出去打工,大家肯定相信她是进厂或者当保姆。但是一个美丽且家庭条件不好,且母亲被大家充满敌意的人出门打工,大家的说辞是:她是在外面卖的。

以至于我妈都信了,叮嘱我不要和她家其他女儿玩。当时我和姐姐都跟她家女儿是好朋友。我说:“你有什么证据吗?” 我妈说:“人家都看到了呀,在外面出门都有人打伞,派头足得很。”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荒谬的说辞能成为证据吗?这都哪跟哪。

不过我妈估计也没全信,所以我们继续和她们玩没有被阻止。有时候她们家大女儿会回来。我们在她家玩时,她会和我们以及给她的妹妹们讲讲外面的事。有次晚上在那玩,说到她穿的好看衣服,她说回来就不敢穿了,怕被人说闲话。而我们这群不大不小的人起哄要她穿给我们看。她从箱子里拿出来穿上,一件红色高领无袖长到脚踝的连衣裙。就这样在那么一个灯光昏暗的土坯砖房间里穿了一次给我们看。平常回家都穿得极其朴素。

这样已经够谨慎小心了。但是大家的说法是:就是装的。回家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怕大家发现她在外面卖。

后来因为过于拮据,她家二女儿也在高中时辍学外出打工,一家人决定努力供养最小的妹妹上学。二女儿样貌比大姐更好看,是弱柳扶风的柔美,只是个子不如大姐高挑。

于是黄谣后续也来了:她家大女儿在外面卖觉得賺钱容易,就把二女儿也拉去卖了。此时谣言已经变成她家2个女儿都在外面做婊子。没错,用到了“婊子”这个词,估计大家觉得“妓女”这两字很书面化,太过文雅不足以发泄情绪。

至于她们的母亲,因为她谈了好几个男友且有同居,更成为大家口中的不齿。现在看来,她当时的男友也都是单身汉,已经够符合道德了。但是大家要抨击她的这种恋爱:不过是想从男人身上搞钱。

我不否认她这个动机,现在来看,我想更多也是生活所迫,总不能真让自己或女儿做妓女吧。当时那个年代,她在县城没什么谋生之路,总是零零碎碎做一些小工,收入极其微薄。在20多年前我们那闭塞又不发达的小县城里,一个女人独自带三个孩子,可想而知的艰难。难道她带着三个女儿饿死,大家会给她立贞节牌坊不成。

她经常想到賺钱的方式之一是去街头擦皮鞋。还邀请我妈结伴一起去。我妈抱着体验生活的态度很是心动,在决定出摊前被我爸阻止了,因为爸爸觉得好丢人。我想这就是那个年代有老公庇护的好处吧。

长大后回想起来,有很多细节可以表明她们应该没那么做。比如我妈老说她们家好苦,经常是当下季节出什么菜就天天吃那个菜,比如出南瓜时,就顿顿煮南瓜;出豆子,就天天炒豆子….;谈了男朋友同居时,就可以买肉吃。

后来她二女儿又回来,继续去读书。她说在外面打工,学历实在太低了,想做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够不着。于是考了个大专读书去了。

大女儿后续也带着自己男朋友回家给妈妈看。

如果她们真的如谣言所说,以她们的姿色賺取收入,不至于如此困苦吧。以这类行业的收入,不至于要两个人賺钱才能供养妹妹读书吧。也不至于二姐还要回来继续读书,以期待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相关文章

  • 县城、县城!

    前些天,因修改《我与高加林》一文,我情不自禁地再次翻出路遥的《人生》。看到高加林进城如同我去公社所在地“赶集”一样...

  • 进县城读书,是一生命运的拐点

    《往事与心事》前传之三: 进县城读书,是一生命运的拐点 1977年,我转到县城城关镇中学念初中。当然,户口还在农村...

  • 过年往事(八)——上县城买黄糖

    黃糖,我们老家对红糖的俗称,是老家过年炸煎粄必用的调味品,而炸煎粄和吃煎粄,是我和兄弟姐妹及儿时玩伴过年最...

  • 父亲的往事(48)忆随州老县城

    随州老城的概貌 随州城是一座古城,1940年10月,我出生在这座古城里,下南关原十方寺对面的邹姓住宅就是我的出生地...

  • 下班后如何靠副业月入1万?

    回老家办事,在老家县城发展的同学知道了,叫上我和在县城的其他老同学聚聚。 酒桌上回首往事,再叙友谊,不小心多喝几杯...

  • 工资2000的老同学,靠副业月入过万,如何做到

    回老家办事,在老家县城发展的同学知道了,叫上我和在县城的其他老同学聚聚。 酒桌上回首往事,再叙友谊,不小心多喝几杯...

  • 父亲的往事(50)忆随县老城的古建筑

    随县城的一些古建筑 随县城是个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城,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父亲的往事(50)忆随县老城的古建筑古代文化元...

  • 县城

    平陆县是个很小的县城,小到只有一条主街,从东走到西,再从西走到东就没了,中间纵横夹杂着几条小巷子。平陆县位于黄土...

  • 县城

  • 县城

    那时候我很小,县城很大。 11岁那年生病,爸爸带我去县城医院。先是骑自行车带着我,到镇上,然后坐跑县城的汽车到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县城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yz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