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休假的第一天,我花了大概5个小时读完了这部小说。
岛上书店很久没有心无旁骛的完成一篇长篇小说的阅读,上一次完整看完一本书,是《IDEA理想家》,一本家居设计类杂志,地点是飞机上。而上一次完整的读完一篇小说,是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虽然东野的新作一如既往的短,但还是花了三个工作日的晚上。
而读书需要的是什么?是想我现在这样,穿着棉质干净的家居服,泡一杯热茶,蜷缩在阳光能找得到的、暖和的沙发上,一字一句,一口气不间断的把它读完。
当然,书最好是纸质的。而不是爱疯上的百度阅读。这点我没做到。大概书里的书店老板A.J看到了也会摇摇头。毕竟他是个老派的读书人,那么不喜欢电子阅读器,尽管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是它给了他一点慰藉。
故事挺简单,但又不失精巧的布局。层层缠绕有点像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铺》里的设计(界于两篇文章都是温情向,主人公又都是小店铺的老板,你没办法不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但作者轻巧里带点俏皮的写作手法,以及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的语气,让你一点不觉得刻意。
就像书中时常会出现的那些AJ的书评,最后看来,其实是生命最后的日子,给玛雅留下的,关于阅读的指引。也可以看做是父亲对女儿人生的指引。
主人公AJ是岛上书店的老板,鳏夫。尽管与生命里的第二个爱人一开始就相遇了,但他得坏脾气气走了她。直到孤女玛雅从天而降在他的书店里,他冰冷的、拒人千里生活开始一点点软化,变成一滩温情的不行的糖水。他获得了爱情,警察局长的友情,人生中多了玛雅这么一个聪明乖巧的女儿。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开始变好,甚至比以前更好。
书店将会继续开下去,小镇永远会是那个岛上的小镇。
除了人与人之间流动的感情,书里也带过了一些出版业的现实问题。自然逃不开的,就是实体书店与电子阅读器。然而就像报纸、电视节目等一系列我们认为会随着互联网而消失衰败的东西一样,实体书店依然坚挺的活着。也许换了副样子,但活着。活的更精致、也更小心翼翼。我们也许会用售价去衡量一本实体书的性价比(比如白岩松的新作,在机场看到时想要买来读一读,40多块钱的售价让我果断把它扔回了架上)。但你不能否认,它们的油墨香气和充满韧性的手感,能带给你远比Kindle或手机多得多的幸福感。
就像AJ一样,古板、固执,但又深藏温情与内涵。
小说中最喜欢的段落,除了AJ笨拙的求爱之旅,还有一段是关于幼年玛雅在书店中『探险』的桥段。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描绘了岛上书店这个奇妙的场所,长和宽被记录为几个玛雅长,几个玛雅宽,而不同的来访者们则被以鞋子定义。玛雅是那么快乐而天真,于是跟随着她看世界的我们,视线也变得快乐而天真起来。至于AJ,本不高大的他在女儿心目中却犹如英雄神祗,于是在这一段描写中,他也就真的成为了神祗般的存在。
读这些段落时,你没办法抑制住脸上的笑容。
说到这,想推荐的一本小说来自西班牙,叫《时间的针脚》。这本其实是一年多前看的了。而这两本小说唯一相同的敌方,除了都是长篇,也就剩下美好的原著+完美匹配的翻译。看译文小说的都知道,一个好翻译,有时甚至能让一本晦涩的作品生光。
当然,反之亦然。
时间的针脚最后,既然是读书笔记,自然得做做样子来点摘抄什么的。可惜我摘抄既少又糟糕。可以想象:如果你读的是一本足够吸引你的小说,你哪里会记得起来吧段落复制粘贴下来呢?反正我是不会的。
以下几段话来自书里:
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A.J.看着穿粉红色礼服的玛雅,心里隐约沸腾着一种熟悉的、略微有点让他难以忍受的欢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墙上。他觉得自己醉了,或者至少是喝了太多汽水。精神失常了。一开始他觉得这是快乐,而后才知道这就是爱。要命的爱,他想。真是烦人。这完全毁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计划。这其中最令人恼火的是,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他就必须开始在乎所有的事。
“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十一给自己布置了阅读和写作任务,五本书和每天一篇的千字文。岛上书店是个好开始。谢谢作者和AJ,把阅读的美妙用如此用心良苦的方式带回给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