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而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家:明心见性,本性自足。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突然发现自己道家的无为而治有些误解,就像之前自己才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情况一样。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结果的体现,而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是一个必须的经过的过程。
同理情况下佛家的明心见性是一个过程,本性自足就成为了结果。
以这种方式理解道家的无为而治就通顺的多了,因为什么,我们误把无为当做过程,但实际上这是表达的一种结果。就像常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会以为是天道无情的体现,但实际上这点恰恰是道家的必须开始的过程。
易经里面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用天来代指一种品格德行和精神状态的一种表现。那么道家的天地不仁,是否也可以理解也是精神状态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就是在于视“百姓”为刍狗。“百姓”就一定是百姓吗?为什么不能是佛家说的贪嗔痴,西方的七宗罪的一种代指。本我和自我乃至于与超我的一种差别。
而这句话恰恰成为了很多人的误解,误解道家的不作为和无情。
如果按照我刚才的理解就是以“天地“的精神状态去避免“百姓“等七情六欲的影响。这样才到成无为的状态,并且用这种无为的状态去行动,治理。
佛道儒三家的共同性就是在于对于自我本性,本心,本能的自我探索为第一条件。之后佛家以个人的空和圆满为目标的本性自足的个人成就感,儒家以责任担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道家以无为而治去实现的环境统协感。
基础的共通,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想,这就是我的理解,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