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52324/0ff970538b752e88.jpg)
当夕阳眷恋最后一抹青天,投下那一片红晕的时候,火烧云就上来了。提起火烧云,恐怕很多人都会想起小学语文课上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吧。
课文中的火烧云颜色丰富,形态万千,细腻的描写让我们对晚霞生出了多少遐想。
《火烧云》出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看火烧云算是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人们单调生活中的娱乐活动,给萧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然而这个“洛神”的一生却充满不幸:幼年经历父亲冷漠、继母刁难,成年后遇人不淑,几次遭人抛弃。
她灰暗的人生中,幸好有祖父的爱给她的童年带来一缕光,一抹温情。
《呼兰河传》就是萧红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小说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展开描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东北人民得过且过,麻木愚昧的生活。
在孩子的眼里,不仅火烧云,周围的一切都是有趣的。
家里的后园自是不必说,那是小萧红的乐园。这里留下了她和祖父的许多美好的回忆,这里的一切都是鲜亮的,红的红,绿的绿,植物自由自在地生长,萧红自由自在地玩耍。
就是那荒凉的院子也是有趣的,里面东西都是成双成对的:有一堆沙泥土,就有一堆砖陪着;有个打碎的大缸,旁边就蹲着一口破坛子;有个腐朽的猪槽,边上就睡着个铁犁头。
这些东西彼此陪伴,从不分离,就像结了婚一样,并且还创造出新的生命:破坛子里的水中游荡着似鱼非鱼的活物,缸底下躲着潮虫,猪槽底上长着蘑菇。
铁犁头虽然没有创造出新的生命,但是却长满黄澄澄的铁锈。它似乎很不甘心自己衰老,一下雨,就要把黄色染在别人的身上。
至于那两个极小极黑的储藏室则像取之不尽的宝库一般,小萧红常去那里摸出一样“宝物”来玩,玩腻了再去寻另一样,里面藏着无数好玩新奇的东西。
不过,在这充满童趣的描述中,却总是透着一丝荒凉。这荒凉通过孩童对大人行为的疑惑透出来,这荒凉从“大神”的嘴里唱出来;这荒凉飘荡在呼兰河城的空气中,充斥在人们每日的过活里。
这荒凉无处不在,乃至萧红发出悲叹:“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正孤身一人在香港,疾病缠身,这句话既是对小说里面愚昧生活而发,也是对自己当时的境遇而叹。
读《呼兰河传》,我们在萧红的笔下可以真切看到当时东北人民的生活状态,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萧红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小说与一般的小说不一样。矛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这串歌谣里,萧红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呼兰河小城里的故事。这回忆是含着泪的微笑,是忧伤的美,这回忆里满满的是孤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