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回到西塘时,已经是四年后了。
因一直求学在外,与故乡也逐渐疏远。就算偶尔再回到那个小村庄,也是匆匆办完事就离去,竟一次都没有去西塘转一转。
也许没有意外,家乡的那道风景、那些回忆,都会掩于某处时光的尘埃,不再被提起。
可是当柔和的春风又吹起的时候,儿时的那些点点滴滴又涌上心头,心中不禁萌生了归乡之意。
一路上,我的心底忐忑不已——西塘,你还是那般温柔如初吗?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想,这句诗颇符合我现在的心情。
当汽车还在公路上行驶时,我就从车窗远远眺望到了村口那颗标志性的大槐树。
她像一位坚守的老人,正用慈祥的目光迎接每一个归来的游子;她像一位慈爱的祖母,正张开柔软的怀抱抚慰风尘仆仆的孩子。
走过老槐树,左转便到了西塘。
一眼望去,塘水依旧清澈见底。塘底水草摇曳的舞姿与塘边歪柳在微风中的拂动相得益彰,我甚至都闻到了柳下青草的芬芳。
还好,一切都还在。
记得儿时,这颗歪柳带给我多少欢乐。
每年开春,沉睡了一冬天的柳枝刚刚抽出了新芽,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西塘,望着那极具生命气息的嫩芽欢呼雀跃。
欢呼,不仅仅是为这白嫩芽儿,更多的是确认春天终于在漫长地等待中到来了,精彩的季节终于也在无数次期待中拉开了序幕。
等到柳叶伸展来开来时,爬上歪柳截下一根柳枝。这柳枝要直直的一条,用手捏紧使劲搓,待感到柳皮松动时,捏住露出的白色嫰枝,轻轻一抽,一节完整的柳皮就被剥了下来。
最后用两颗大门牙轻轻咬住一端,把柳皮最外面的一层青色蹭掉,就成了一支绝妙的柳枝喇叭。
当“嘟”“嘟”“嘟”的喇叭声传遍幽深的小巷时,春的气息就从西塘被带到了整个村子。
炎炎夏日,歪柳之下的绿荫便是一个绝佳的乘凉之地。朝荫处柔软且带着凉意的草地一躺,便能解去大半暑气。
微风习来,拂过水面的凉风吹得人好生舒爽。
待到再热点,塘水再少点,便能下塘摸鱼。
或拿网兜,或干脆徒手,卷起裤管,一脚踏进幽凉的塘底。
一股冰寒的凉意便瞬间从脚底传至全身,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西塘里的鱼都是野生的,大部分都是草鱼,肉质鲜美,不管是油炸还是煮汤都是极好的。
每到傍晚,家家厨房都会飘来鱼汤的鲜香,飘进幽深的巷,冲上寂静的街,聚在村子上空,久久徘徊。
所谓人间烟火,大概也不过如此滋味。
我很庆幸,鱼儿还在,水草还在,绿草茵茵的天然草坪还在;歪柳还在,微风还在,清澈见底的寒凉塘水还在。
一直不在的,只是我这个难归之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