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要起床,要不然就赶不上学校的早自习。但每当周末在家习惯性醒来时,父母总是好心的让我多睡一会儿,于是便又睡到日上杆头。
长大以后,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要按规律生活,还是要按感觉去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醒来后,居然还想回到梦里面,我突然明白,我追求的所谓的感觉,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当年父母好心的让我多睡一会儿时,他们可能也没有想到“早起”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定义“早起”是不得已的时候,有机会我们就会从这个不得已之中逃离出来。
当我们定义婚姻是不得已时,有机会便会从婚姻中逃离出来,当我们定义努力工作是不得已时,我们便会找机会从努力工作中逃离出来。
一边在努力,一边在逃离,我们的定义就成了我们的宿命。
稻盛先生说,努力是所有生物来到地球的天赋本能,即便是一颗小草籽,掉落在悬崖缝隙,一有养分,它就努力的生存,所以白居易才会感慨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竹子为了长高,要现在地下扎根三年,然后才迅猛的生长。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飞翔的本领。
人到底应该如何活着?
孔圣人“十五志于学,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
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又不会违背规律。
或者说,只要违背规律去“要”,就会落入错觉,活在“颠倒梦想”
之中。
从立志到不惑,需要“吾日三省”;从知天命到耳顺再到“随心所欲不逾矩”,需要的是愿力。
愿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能保持觉察,在努力奋斗中,能拥有喜悦平和的心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