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沙龙意犹未尽,主题是“享瘦”,没错,这是一个胖子们的聚会,是一个胖子们分享减肥心得体会的聚会,但如果你认为就是这些,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乔老师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专攻精神分析。沙龙没开始,我们自由交流的时候,一位老师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很胖,但身材却凹凸有致,恰到好处,很有韵味。言谈举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位老师是市中医院的金老师,营养学,心理学,医学都被她尽收囊中。谈起减肥,自然就会谈起饮食和饮食习惯。金老师就我们平时做饭和就餐的量以及食物的搭配做了合理的建议,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我平时做饭的油,盐都是超量的呢!难怪我们一家人都这么壮实。
书归正传,今天的享瘦沙龙最主要的是想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解析你的心理,那么,乔老师就问了大家几个问题,你觉得你胖吗?你对胖的理解?你减过肥吗?困难是什么?
肯定是觉得自己胖了!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就连最瘦的老师也觉得自己可以再瘦几斤,我们这些胖子更不用说了,困难就是难以坚持,容易反弹。有一个老师说,当她往嘴里填东西的时候,她就会有一种补偿的想法:我干了这么多,我凭什么不能多吃一点?还有一个老师说:我恰恰相反,我会利用周末为自己做一桌子好菜,告诉自己,你累了一个星期了,可以坐下来好好享受一下了。还有一个老师说:其实也吃饱了,但总觉得再来上一点点就满足了,不用太多,就一点点,把这一点蛋糕或者别的什么甜点放到嘴里的那一刻,就感到特满足,特惬意。金老师也说,她有条件减肥,但她却不肯去做。乔老师问为什么?金老师说她的父母公婆都老了,她必须保持结实的身体才能撑起这份责任,她不想成为老公的负担,最好的结局是她要走在老公的后面,这样她就可以照顾他,而不用麻烦老公照顾她了。。。。。
乔老师让大家思考这种种心理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我在想,首先,因为对吃(欲望)的压抑,让我们不敢承认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或许还有点点的罪恶感,吃的太多了,就是一种贪婪。我们压抑着这种快感,直到感觉自己的付出可以与之抗衡的时候,才肯理直气壮的去放纵一把。而当我们放纵的风卷残云般的去吃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享受,迷失了自己。用乔老师的话:把自己吃没了。
有一个老师的话让我想了很久,她说她也知道自己胖,需要减肥,但她从来没有行动过。这个老师其实并不胖,温柔矜持。她给我的感觉,不管是对婚姻,还是对孩子,对父母,她都是刚刚好的状态。
有一位老师,说她减肥经历了反反复复,总是能很快的瘦下去,也能很快的胖起来,她的状态是那种小女人的可爱,她会撒娇,会享受,但心底可能也有些许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吧?她会坐在电视前慢慢的把一只风干鸡吃掉,是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吃掉,婚姻中的她一定是一个有点小情绪但绝对是懂情调的妻子,我的理解。
还有一种理解是用吃来掩饰自己的焦虑,缺爱。口欲期的不满足。忙碌的时候,有一种充实满足感,而一旦闲着,莫名的焦虑,这时候就会想到填到口里点东西来缓解这份焦虑;对爱的不确定感,放到口里的才是自己的;归属感,坐在餐桌前,是理直气壮的就餐时间。
每一个胖子里面都住着一个瘦子。她想用拼命吃来喂饱体内的瘦子,结果,体内的瘦子越来越瘦。胖子越来越胖,这就是为什么减肥失败的深层原因吧?用爱喂饱体内的瘦子,用自爱活成精致女人。如此,或许是最正确的解读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