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呼的吹着,虽然已经进入五月,依然有些凉,也许是在山顶上的缘故。
北边一团乌云眼看着就要迁移过来,也许那边正在下着雨。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今年这个春天,下的雨可不少,像样的春雨今年到现在至少下了四场了,比以往要下的多得多。
我和老高坐在山顶上的一块大石头上说着话,老高原名高迎春,因为面相老,村里人都喊他老高。
喊老高也是有道理的,年轻时的高迎春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有闯荡劲的人。
改革开放后,他第一个在村里办起了啤酒起子小作坊,两台机器就能开工,一个模块机一个加塑皮机,铁板是从钢厂直接进的货。
第一次,他买来一台在家自己琢磨着做。后来逐渐熟悉了,就有买了五台,这样他家的亲戚们都可以去试一试这个新鲜“玩意”,既能挣钱又不费多大工夫。
这样他又进了十台机器,村里其他人看他能挣钱,也开始购买了机器,一下子产量上去了,他却把机器卖了,自己专门做收购和销售。
那三年时间里他家第一个成为村里的万元户,并且一年挣一万多元。
第四年附近的啤酒厂销量行情不好,被迫关门停产,啤酒起子的销量也随之大量下滑,因为他们生产的东西都是人家啤酒厂顺带的赠品,没有了这个大树,他们决定联系别的厂家。
老高看出来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并没有参与商讨。
他是看准了“基金会”的前景,几经周折他获得片区内会长的职务,老百姓挣得钱都往里存,因为这个“基金会”的回报率特别的高。
存钱的人多了,基金会的生意越做越大,有超过信用社的风险。可是有人挣钱就会有人赔钱。后来基金会参与了一个大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属于长期投资项目。
后因他的投入实在是太大,“基金会”退出来了,可是老百姓存进去的钱,却不能取出来了。
这样就出现了挤兑,最后老高把所有钱都自己先垫了出来,为此还背负了一大笔的债务。
人总是要前行的,比方说老高,他就是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感动了我。
他看准了村西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做装饰品,,他带领人把石头拉回家,买了吊装机和锯石头用的锯条机器。
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开石头厂不到十年,因政策问题,上级政府要求整改,这个石头厂被取消。不过他的欠账基本上也还的差不多了。
之后他又开办了蜂窝煤厂。开蜂窝煤厂,他第一年就挣了100000元,后来他自己村的和周围几户人家也开办了蜂窝煤厂子。
开办这个蜂窝煤厂他认识了一个更有钱的人,这个人给他提供了十三年的煤泥(专供做蜂窝煤的一种重要原件。)
再后来,国家为了环境保护,在全市内禁止使用蜂窝煤。
老高就在这时候,他攒下了400万,上了年纪的老高,想着存下的钱,够他们防老了。
他的孩子们都各自成家立业了,也不需要其他大的投资了。
这时老高得意的笑着说道。
可事与愿违,到县城买楼成了村里的热点,要不就娶不上媳妇。
知道他有存款的亲戚们前去他家借钱,能开口借钱的都是最近的亲戚,又是短时间不能还的,但是又不能不借,多少是借出去五十万。
自己儿媳妇嚷着也要去县城住,花一百万买了一个楼房,加上装修一百万都不够。
去年那个供他煤泥的老板找到他说有一个项目能挣钱,让他出二百万入股,他同意了,可是不到一年项目不能开工成了烂摊子,钱自然不能回本了。
为此大病一场,到医院检查有一个脑瘤,需要做手术,花去三十多万,如今四百五在短短两三年里早已花光。
他微笑的给我说,老高我挣钱不少,但是花出去也不少。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知足,知足者常乐。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怎么都追不回来。
顺其自然吧!
说完,他拿起羊鞭起身向羊群走去。
老高小时候被穷怕了。一心想挣钱,到头来落得一身空。
钱这东西够用就行,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我们的生活又离不开这东西。
网友评论